[發明專利]一種縮短龍須菜養殖周期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25266.9 | 申請日: | 2020-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45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周文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莆田市正洋水產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33/00 | 分類號: | 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鵬帆慧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03 | 代理人: | 祝遼原 |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縮短 龍須菜 養殖 周期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縮短龍須菜養殖周期的方法,屬于海藻養殖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未成熟的龍須菜去除雜藻,夾好苗,稀釋海水浸泡7?8個小時,將浸泡后的龍須菜撈出懸掛在海面上繼續養殖,本發明的養殖方法利用龍須菜的生長特性,首先以淡化海水對其進行浸泡,使其適應環境變化,在將其懸掛后養殖,促進了龍須菜向海面生長的速度,同時避免了海水中其他雜藻的附著,節省了生長的時間和去除雜藻的成本,促進了龍須菜產業的發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龍須菜的養殖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縮短龍須菜養殖周期的方法,屬于海藻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龍須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紅藻門,杉藻目,江蘺科,江蘺屬的一個種,龍須菜形成的生物量中C和N占主要成分,因而在生產過程中可固定海水中大量C、N、P、K等造成近海海域富營養化的主要污染物,有效地凈化養殖區水質,同時由于其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各種礦物質、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因此也是一種具有廣闊開發前景的保健食品,龍須菜味性寒,具有軟堅化痰,清熱利水的功效,龍須菜還是提取瓊脂的原料,可見,龍須菜在營養、藥用、生物、水產養殖等方面具有許多獨特價值。
龍須菜一般按照如下方法進行養殖:選擇避風條件較好光照較長的海灣,布設固定場地,打樁或拋錨,再用浮子浮起夾苗的繩索;夾苗,用棕索或不易脫苗的繩子夾苗,通常以200毫米夾1苗,夾苗繩索長度根據海區場地布置情況而定,夾苗繩索間距為400-600毫米,兩端用竹杠固定,放入海區后拉直;在養殖期間注意及時防止苗索互相交叉;當菜體長到500-00毫米時要及時收菜,防止大風浪拉斷菜體,每造可收3-4次菜。
由于龍須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且具有廣泛的用途,近年來龍須菜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傳統的養殖方法龍須菜的生長周期是1.5-2個月左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現有的解決方法是擴大養殖規模,但龍須菜的養殖區域與建設大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傳統養殖模式受到海域環境變化,龍須菜受病蟲害影響嚴重,病爛現象時有發生,嚴重限制了龍須菜產業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縮短龍須菜養殖周期的方法,以簡單高效的方式促進了龍須菜的快速生長,縮短了龍須菜的生長周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縮短龍須菜養殖周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健康的未成熟的龍須菜,以清水沖洗2-3次,再以消毒海水沖洗至鏡檢表面無雜藻;
2)將龍須菜夾好苗,向水池中引入稀釋海水,將夾好苗的龍須菜在水池中浸泡7-8個小時;
3)將浸泡后的龍須菜撈出懸掛在海面20-50cm處繼續養殖。
進一步,稀釋海水為海水與淡水以體積比1:1混合的稀釋海水,稀釋海水的水溫為15-22℃,透明度為20-30cm。
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浸泡的操作為以循環稀釋海水浸泡,所述循環稀釋海水通過恒流水泵控制水流速度。
進一步,浸泡為浸泡至液面以下20-80cm處。
進一步,夾苗的夾苗量為每米苗繩夾150-200g龍須菜,簇重12-15g,簇間距5-10cm,夾在苗中部。
本發明的養殖方法利用龍須菜的生長特性,首先以淡化海水對其進行浸泡,使其適應環境變化,在將其懸掛后養殖,促進了龍須菜向海面生長的速度,同時避免了海水中其他雜藻的附著,節省了生長的時間和去除雜藻的成本,促進了龍須菜產業的發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莆田市正洋水產發展有限公司,未經莆田市正洋水產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2526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