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溫燃油試驗臺的防沖擊復疊降溫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20882.5 | 申請日: | 2020-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618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化天;孫立明;王新;祝濟之;劉兆旭;王有杰;張寧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航天瑞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強度環境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25D17/02 | 分類號: | F25D17/02;F25D29/00;F28D20/00;G01N33/2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 地址: | 300462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溫 燃油 試驗臺 沖擊 降溫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溫燃油試驗臺的防沖擊復疊降溫系統,包括:控制閥門組件,用于對外部循環水主管道輸入的外循環冷卻水,進行溫度調節控制;一級換熱部分,與控制閥門組件相連接,用于接收控制閥門組件傳輸的外循環冷卻水,對外部輸入的高溫燃油進行降溫處理;二級換熱部分通過主連接管路與一級換熱部分相連接,用于對一級換熱部分流出的外循環冷卻水進行冷卻降溫;緩沖機構安裝在主連接管路上。本發明公開的高溫燃油試驗臺的防沖擊復疊降溫系統,通過增加緩沖機構及二級換熱的方式,有效減小冷卻過程中高溫水汽對設備中的管路造成的沖擊、振動影響,提高設備的穩定性和實用壽命。同時使用電控氣動調節閥,通過PID控制,有效減少能源消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溫燃油的水冷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溫燃油試驗臺的防沖擊復疊降溫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燃油類產品,特別是飛行器中燃油類產品各新研型號的發展,其溫度技術指標要求要求越來越高,往往達到120℃~150℃,個別泵類產品的溫度,甚至達到225℃。
在航空燃油類試件試驗過程中,控制產品介質(一般是燃油)的溫度,一般采用電加熱與循環冷卻水降溫同步進行的方式,來控制住燃油溫度。在使用該方法控制溫度的過程中,如果外循環水處于常開狀態,需要電加熱部分持續高功率工作,這將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同時也會影響到設備的整體使用壽命。
此外,由于流出至降溫設備的循環冷卻水的溫度過高,換熱后的冷卻水往往已經部分氣化為高溫水汽。高溫水汽在管路中伴隨部分液態冷卻水運動,會對管路造成嚴重的沖擊,將導致整體設備受到沖擊、振動等外力影響,嚴重影響到試驗過程中的參數控制,嚴重時,由振動和沖擊帶來的應力可能破壞整體設備,或者產生靜電,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高溫燃油試驗臺的防沖擊復疊降溫系統。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溫燃油試驗臺的防沖擊復疊降溫系統,包括控制閥門組件、一級換熱部分、緩沖機構和二級換熱部分,其中:
控制閥門組件,用于對外部循環水主管道輸入的外循環冷卻水,進行溫度調節控制,然后輸出給一級換熱部分;
一級換熱部分,與控制閥門組件相連接,用于接收控制閥門組件傳輸過來的外循環冷卻水,通過該外循環冷卻水對外部輸入的高溫燃油進行降溫處理,然后輸出外循環冷卻水給二級換熱部分;
二級換熱部分,通過主連接管路與一級換熱部分相連接,用于對一級換熱部分流出的外循環冷卻水進行冷卻降溫,然后輸出給外部循環水主管道;
緩沖機構,安裝在主連接管路上,用于對主連接管路中流動的由一級換熱部分流出的外循環冷卻水的壓力進行吸收,減少壓力沖擊。
其中,閥門控制組件包括電控氣動調節閥;
電控氣動調節閥,與一級換熱部分相連接,用于接收外部循環水主管道輸入的外循環冷卻水,然后在進行開度調節后,輸出給一級換熱部分。
其中,閥門控制組件還包括控制模塊和溫度采集模塊,其中:
溫度采集模塊,用于接收油源以及用于輸油的管路等主控溫區的溫度,然后發送給控制模塊;
控制模塊,分別與溫度采集模塊和電控氣動調節閥通過信號線連接,用于通過輸出控制電控氣動調節閥,來調節一級換熱部分的外循環冷卻水的進水量。
其中,一級換熱部分包括第一板式換熱器;
第一板式換熱器的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具有高溫燃油入口和第一外循環冷卻水入口;
第一板式換熱器的下部左右兩側,分別具有高溫燃油出口和第一外循環冷卻水出口;
高溫燃油入口和高溫燃油出口通過燃油連接管道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航天瑞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強度環境研究所,未經天津航天瑞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強度環境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2088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