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網格梁加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樓板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20465.0 | 申請日: | 2020-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627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世駿;劉毅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世駿;劉毅軒 |
| 主分類號: | E04B5/16 | 分類號: | E04B5/1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劉二格 |
| 地址: | 100053 北京市西城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格 雙向 鋼筋 桁架 樓板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土木工程裝配式鋼結構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網格梁加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樓板結構,所述樓板結構中,每個樓板單元周邊四角為柱,四邊為主梁,主梁與柱連接節點為剛接,每個樓板單元周邊的內側設有網格狀次梁,網格狀次梁與主梁鉸接;網格狀次梁之間的連接節點為剛性節點,網格狀次梁之間形成多個網格單元,每個網格單元上設置有用于澆筑混凝土的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基于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每個樓板單元澆筑成混凝土樓板。本發明既簡化了施工方法,又提高了施工速度,減少了施工現場鋼筋桁架的綁扎作業時間,進而減少了工地的工作量,達到了節能環保的目的,加快了智能化的發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土木工程裝配式鋼結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網格梁加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樓板結構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2017年06月01日實施)中第5.2.18條規定,裝配式鋼結構樓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樓板可選用工業化程度高的幾種樓板:壓型鋼板組合樓板、鋼筋桁架樓層板組合樓板、預制混凝土疊合樓板、預應力空心樓板。現有技術,最常用的是單向受力的鋼筋桁架樓層板結構,此結構樓板厚度大、主梁受力不均勻、用鋼量大、工廠化程度低、工地工作量大,使工程造價顯著增高。
發明內容
(一)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網格梁加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樓板結構及施工方法,當遇到工程建筑面積小而工地現場不具備預制混凝土板條件或當樓板標準活荷載大(8~15KN/㎡)時,能夠簡化制作安裝方法,,減少工號的施工安裝工程量,保證施工安裝質量,降低工程造價,加快工程進度。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網格梁加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樓板結構,所述樓板結構中,每個樓板單元周邊四角為柱,四邊為主梁,主梁與柱連接節點為剛接,每個樓板單元周邊的內側設有網格狀次梁,網格狀次梁與主梁鉸接;網格狀次梁之間的連接節點為剛性節點,網格狀次梁之間形成多個網格單元,每個網格單元上設置有用于澆筑混凝土的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基于雙向受力的鋼筋桁架,每個樓板單元澆筑成混凝土樓板。
其中,所述網格狀次梁為井字型梁,井字型梁呈一體結構,采用熱軋工字型鋼制成。
其中,所述井字型梁在運輸前將井字型梁改為小井字型梁;井字型梁改為小井字型梁時,垂直切割,次梁的上、下翼緣板上的切割線垂直于所切割次梁長度方向,切割線靠近所形成小井字型梁的主軸梁中心線;切割后的小井字型梁運輸到施工臨時設施內時,將切割開的工字型鋼在切割線處對齊,切割線背部布置連接鋼板,采用螺栓將連接鋼板和兩段工字型鋼腹板連接,并將切割線處的上、下翼緣板焊接,焊成完整的井字型梁。
其中,所述網格狀次梁之間的剛性節點為十字型節點或口字型節點。
其中,所述十字型節點成型時,在次梁連接節點處的工字型鋼上、下翼緣板的四角加焊三角形板,并在次梁連接節點處的工字型鋼上、下翼緣板之間及肋板處焊接十字型鋼板;三角形板高度為工字型鋼翼緣板寬度的50%,十字型鋼板厚度大于等于工字型鋼腹板厚度。
其中,所述口字型節點成型時,在次梁連接節點處的工字型鋼上、下翼緣板的四角加焊三角形板,并在次梁連接節點處的工字型鋼上、下翼緣板之間及肋板處焊接口字型鋼板;三角形板高度為工字型鋼翼緣板寬度的50%,口字型鋼板厚度大于等于工字型鋼腹板厚度。
其中,所述鋼筋桁架中,采用上、下弦鋼筋分別焊接形成平行次梁的網狀結構,上、下弦鋼筋之間設置連續的垂直次梁的三角形架,在鋼筋桁架底部焊接熱鍍鋅鋼板。
其中,所述上弦鋼筋之間間距為下弦鋼筋之間間距的2倍;每個網格單元上的鋼筋桁架頂面和底面的四周分別加設鋼筋,形成鋼筋方框,并在鋼筋方框上設置吊鉤,底面鋼筋方框與網格單元次梁的工字型鋼上翼緣板焊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世駿;劉毅軒,未經李世駿;劉毅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204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相機模塊
- 下一篇:車輛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方法、接觸探測裝置和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