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商品混凝土及其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19658.4 | 申請日: | 2020-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922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8 |
| 發明(設計)人: | 許建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恒發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0 | 分類號: | C04B28/00;C04B111/34;C04B111/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小明 |
| 地址: | 451150***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商品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商品混凝土及其制備工藝,屬于建筑材料領域,用于建筑施工,解決了現有的混凝土會出現裂縫的問題,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組分:水泥300份,混合砂891份,石子1005份,礦粉46份,粉煤灰67份,外加劑7.6份,所述外加劑包括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毛發粉、改性貝殼粉。聚甲基丙烯酸使混凝土在低溫條件下能迅速增加強度獲得良好的強度,聚乙二醇是增稠劑,毛發粉能增加混泥土的粘附性,增加了混泥土的韌性,貝殼粉以天然貝殼作為原料,具有自然環保的自然特性,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本身起加強筋作用,通過合理搭配骨料、粉料及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毛發粉和改性貝殼粉,制備的商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商品混凝土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商品混凝土是指用作商業用途,例如可出售、購買的混凝土。現建筑施工大部分均使用商品混凝土。
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加或不加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成型、養護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科學技術的反思》一文中指出:“混凝土材料發展至今,出現了流動性與密實性的矛盾,出現了早期和后期裂縫的問題,出現了耐久性的問題。”在諸多混凝土結構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裂縫問題作為混凝土耐久性問題的一個重要課題一直困擾著工程技術人員。尤其是隨著近年來,商品混凝土的廣泛應用以及結構形式日趨大型化、復雜化,使得這一問題越發突出。混凝土由干硬性和低流動性向高流動性轉變,在提高混凝土勻質性和質量的同時也使得水泥用量增加、骨料粒徑減小,這些都導致水化熱增加和混凝土收縮的增大,大大加大了混凝土裂縫出現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商品混凝土及其制備工藝,以解決上述現有的混凝土會出現裂縫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商品混凝土,按重量百分比,所述商品混凝土包括如下組分:水泥120-500份,混合砂550-1000份,石子1000-1050份,礦粉45-100份,粉煤灰65-95份,外加劑6.5-17.5份,礦粉45-100份,粉煤灰65-95份,所述外加劑包括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毛發粉、改性貝殼粉。
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石子和和混合砂是骨料,水泥、礦粉和粉煤灰是粉料,外加劑中聚甲基丙烯酸使混凝土在低溫條件下能迅速增加強度獲得良好的強度,聚乙二醇是增稠劑,毛發粉能增加混泥土的粘附性,增加了混泥土的韌性,貝殼粉是以天然的貝殼作為原材料,具有自然環保的自然特性,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本身起加強筋作用,此外自身就會吸潮防霉,改性貝殼粉可將其天然含有的銅、銀等中微量元素釋放出來,銅能夠和細菌體內呼吸酶發生氫硫基反應,使呼吸酶失去功能,導致細菌死亡,銀離子能直接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從而形成抑菌作用。通過合理搭配骨料、粉料及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毛發粉和改性貝殼粉,制備的商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此外還具有抑菌和殺菌作用。
優選的,按重量百分比,所述商品混凝土包括如下組分:水泥300份,混合砂891份,石子1005份,礦粉46份,粉煤灰67份,外加劑7.6份,所述外加劑包括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毛發粉、改性貝殼粉。
優選的,所述外加劑還包括稻殼灰和白糖,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毛發粉、改性貝殼粉、稻殼灰和白糖的質量比為4-10:2-6:3-6:1-3:2-4:2-12: 0.01-0.05。
更為優選的,所述外加劑還包括稻殼灰和白糖,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毛發粉、改性貝殼粉和稻殼灰和白糖的質量比為7:4:4:2:3:7:0.03。
優選的,水灰比為0.25-0.6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恒發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河南恒發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96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