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16194.1 | 申請日: | 2020-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512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壹楨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云一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S10/40 | 分類號: | F24S10/40;F24S10/70;F24S80/70;F24S40/00;F24S80/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潤勤同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李孝明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真空管 太陽能 集熱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包括面板、發泡層、承壓內膽、真空集熱管,承壓內膽的縱向截面為以豎直線為對稱軸的軸對稱圖形,由頂部、底部、左部和右部組成,頂部和底部均為圓弧狀,左部和右部均為傾斜的直線,左部和右部均與真空集熱管的軸線垂直,真空集熱管軸線與水平線的傾斜角度為2°?3°。本發明的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承壓內膽的形狀獨特,承壓內膽的局部平面與真空集熱管垂直設置,密封性能得到保證,同時真空集熱管傾斜角度提高,管口位置相對提高,水循環加快,水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集中在管口,可以有效避免真空集熱管爆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器,尤其涉及一種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成為現代科技的重要課題之一。太陽能熱水器則是太陽能利用中最成熟的技術,受到世界的普遍關注和推廣。目前,太陽能熱水器正處于方興未艾、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期,應用前景廣闊。
太陽能集熱器作為商用太陽能熱水器的關鍵部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太陽能集熱器主要有平板式、真空管式等多種結構方式。目前市面上的太陽能集中供水系統工程95%使用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
傳統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的面板和內膽的縱截面均為矩形,在水循環加熱過程中會產生部分氣體,為保證真空集熱管和面板、內膽之間的密封性,真空集熱管軸線與水平線的傾斜角度很小,通常不超過1度,致使產生的氣體易集聚到真空集熱管中,長時間暴曬后易發生真空集熱管爆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保證密封性能前提下安全性良好的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解決了傳統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真空集熱管易爆裂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包括面板、承壓內膽、真空集熱管;所述面板的內腔中設置有所述承壓內膽,所述面板和所述承壓內膽之間填充有發泡層;所述真空集熱管貫穿所述面板的側壁與所述承壓內膽相連通,所述承壓內膽的縱向截面是以豎直線為對稱軸的軸對稱圖形,由頂部、底部、左部和右部組成;所述頂部和底部均呈圓弧狀,所述左部和右部均為傾斜的直線;所述左部和右部均與所述真空集熱管的軸線垂直,所述真空集熱管的軸線與水平線的傾斜角為2°-3°。
上述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中,承壓內膽的形狀獨特,且局部平面與真空集熱管的軸線垂直設置,密封性能得到保證,同時真空集熱管與水平線的傾斜角度可達3°,真空集熱管的管口位置也相對抬高,最終使得水循環過程產生的氣體不會集聚在集熱管中,而是會集聚在管口,從根本上避免了長時間暴曬后真空集熱管爆裂。另一方面,獨特的承壓內膽形狀的設計,使得承壓內膽的空間更大,承壓能力更強。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優選的,所述面板由面板頂部、面板外壁、面板底部組成,所述面板外壁與所述真空集熱管的軸線垂直。由于真空集熱管與面板外壁垂直設置,密封性好,有效避免雨水從真空集熱管和面板外壁的空隙進入發泡層,影響保溫性能。
優選的,所述面板的內腔中還并排設有多個承壓內膽支撐部,所述多個承壓內膽支撐部上均開設有供所述承壓內膽穿過的通孔,所述承壓內膽套接在所述通孔中。承壓內膽支撐部起到支撐面板以及固定承壓內膽的雙重作用。
優選的,所述面板頂部呈倒“V”形,可以加大上部發泡層的厚度,提高保溫性能,并使雨水瞬間滑落,有效避免雨水積聚在面板頂部。
優選的,所述面板頂部的底端延伸至超出所述面板外壁的頂端,可以有效避免雨水沿面板的縫隙滲漏到發泡層中而影響保溫性能。
優選的,所述偏心水嘴布置于所述承壓內膽的中上方位置處,可以加快水循環,提高單位時間產水量。
優選的,所述端蓋的翻邊為雙層結構,包括內層翻邊和外層翻遍,且內層翻邊的高度大于外層翻邊的高度。兩層翻邊之間形成凹槽,面板的兩端插接在凹槽中,有效阻擋了雨水通過端蓋和面板之間的縫隙滲入發泡層,密封性能好,承壓后不易變形,由金屬鑄造而成,耐老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云一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昆明云一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619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調發散角的3D傳感照明光源
- 下一篇:激光干涉測量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