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滑坡及斷層區多向復合型襯砌抗震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15897.2 | 申請日: | 2020-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017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紅剛;張少龍;朱兆榮;張俊德;龐偉軍;牌立芳;董占林;王永翔;楊昊天;張雄偉;趙守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蘭州智和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 地址: | 7300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滑坡 斷層 多向 復合型 襯砌 抗震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滑坡及斷層區多向復合型襯砌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次支護(1)和二次襯砌(2),初次支護(1)和二次襯砌(2)之間有空隙,沿二次襯砌(2)的軸線方向、該空隙內等間距安裝有多個阻尼器(3);初次支護(1)朝向二次襯砌(2)的側壁上敷設有第一止水層(5),二次襯砌(2)朝向初次支護(1)的側壁上敷設與第二止水層(6),二次襯砌(2)背離初次支護(1)的側壁上敷設有第三止水層(7);第一止水層(5)和第二止水層(6)之間設有填充層(4);填充層(4)采用混有橡膠顆粒的多孔隙混凝土制成;
所述的阻尼器(3)包括筒形的套筒(9),套筒(9)的兩端分別固接有上連接件(8)和下連接件(10),下連接件(10)上豎直安裝有多根軸向連接彈簧(11),軸向連接彈簧(11)的下端與下連接件(10)固接,所有軸向連接彈簧(11)的上端均與阻尼元件(12)的底面固接,阻尼元件(12)通過第一連接桿(15)與球形的第二質量塊(14)相連,阻尼元件(12)通過四根第二連接桿(16)分別與四個球形的第一質量塊(13)相連,第一連接桿(15)的上端和四個第二連接桿(16)的上端均伸出上連接件(8)外,且第二質量塊(14)和所有的第一質量塊(13)均位于上連接件(8)上方,第二質量塊(14)的高度位置高于所有第一質量塊(13)的高度位置,所有第一質量塊(13)的高度位置等高;所有第一質量塊(13)的平面投影均布于同一個圓的圓周上,第二質量塊(14)的投影位于該圓的圓心;第二連接桿(16)通過徑向連接彈簧(17)與第一連接桿(15)相連;阻尼元件(12)、所有的軸向連接彈簧(11)和所有的徑向連接彈簧(17)均位于套筒(9)內;第二質量塊(14)與第一止水層(5)相接觸。
2.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滑坡及斷層區多向復合型襯砌抗震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施工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1)在隧道開挖過程中,在需要設置襯砌的地段按照要求,用輕骨型材料建造初次支護(1),用纖維型混凝土建造二次襯砌(2),初次支護(1)和二次襯砌(2)之間有空隙,在初次支護(1)朝向二次襯砌(2)的側壁上敷設止水帶,形成第一止水層(5),在二次襯砌(2)朝向初次支護(1)的側壁上敷設止水帶,形成第二止水層(6),在二次襯砌(2)背離初次支護(1)的側壁上敷設止水帶,形成第三止水層(7);
2)沿二次襯砌(2)的軸線方向、將多個阻尼器(3)等間距安裝于初次支護(1)和二次襯砌(2)之間;上連接件(8)與初次支護(1)固接,下連接件(10)與二次襯砌(2)固接,第二質量塊(14)與第一止水層(5)相接觸;
3)將混有橡膠顆粒的多孔隙混凝土噴射在初次支護(1)、二次襯砌(2)和多個阻尼器(3)圍成的空間內,凝固后,形成填充層(4),建成滑坡及斷層區多向復合型襯砌抗震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589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小區疫情態勢的步行路徑規劃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立式雙面噴印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