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抗菌膜及其加工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315413.4 | 申請日: | 2020-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544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胡繼萬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達萬塑膠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J7/04 | 分類號: | C08J7/04;C09D5/14;C09D175/14;C08L67/02;C08L69/00;C08L79/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菌 及其 加工 工藝 | ||
本發(fā)明涉及抗菌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菌膜及其加工工藝,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使用壽命短、殺菌效果差的缺點,包括膜體,所述膜體的上表面設有抗菌涂層,膜體的厚度為0.05mm~0.25mm,且膜體為PET光學膜、PC膜或PI膜等膜中的一種,選用銀銅合金物質和聚氨酯丙烯酸樹脂作為抗菌涂層的主要原料,由于銀銅合金物質可溶進聚氨酯丙烯酸樹脂內部,在涂布后隨著樹脂一同均勻地分布在膜體表層,由于空氣本身的濕度,會在膜體表面電離出金屬離子形成微弱電場,細菌病毒的細胞壁在電場的作用下細胞壁會被拉破無法復制遺傳信息并且死亡,殺菌效果顯著提升,由于銀銅合金物質本身具有殺菌的作用,因此可實現(xiàn)雙重殺菌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抗菌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菌膜及其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抗菌膜是指有一定抗菌功效的膜,日本富士抗菌膜由銀離子Ag+抗菌層、PET基層、硅膠涂層、離型膜四層組成,但厚度僅為0.158毫米(移除離型膜后),且充分發(fā)揮了富士膠片卓越的光學制膜技術。可應用于手機,還可供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常用電子設備用作屏幕保護膜,以抑制多種細菌、病毒的傳播。
現(xiàn)有技術中,公開號為:CN109486213A的發(fā)明專利:一種抗菌膜及其制備方法,該發(fā)明專利中在抗菌膜的制備過程中添加了纖維蛋白成分,所得抗菌膜不易出現(xiàn)老化現(xiàn)象、不易出現(xiàn)裂紋、不易破碎,且抗拉強度優(yōu)異;此外,以纖維蛋白液體成分代替?zhèn)鹘y(tǒng)工藝的部分化學試劑,降低了納米抗菌膜對人體的潛在危害,同時也減輕了納米抗菌膜的不良氣味,然而涂層采用普通銀物質,容易氧化且顏色灰暗,涂布效果差,使用壽命較短,而且不易于分散融進原料內部,由于銀物質分散不均勻則導致殺菌效果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使用壽命短、殺菌效果差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抗菌膜。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抗菌膜,包括膜體,所述膜體的上表面設有抗菌涂層。
優(yōu)選的,所述膜體的厚度為0.05mm~0.25mm,且膜體為PET光學膜、PC膜或PI膜等膜中的一種。
優(yōu)選的,所述抗菌涂層由聚氨酯丙烯酸樹脂、銀銅合金物質反應液、流平劑、穩(wěn)定劑、分散劑、引發(fā)劑、溶劑以及抗氧劑混合制成。
一種抗菌膜的加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稱取一定分量的銀銅合金物質,加入苯脂醇類溶劑進行分散,得到高濃度的銀銅合金物質反應液;
S2、確定所述抗菌涂層的化學成分為:聚氨酯丙烯酸樹脂95~105份,流平劑0.5~1份,穩(wěn)定劑1~1.5份,分散劑0.5~1份,引發(fā)劑4.5~5.5份,溶劑300~600份,抗氧劑0.5~0.8份,余量為銀銅合金物質反應液;
S3、使捏合機的溫度調至50℃~70℃,將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樹脂和銀銅合金物質反應液充分混合,并加入2/5的溶劑,攪拌60min~100min,得混合液;
S4、保持S3步驟中的溫度不變,向混合液中加入剩余原料,繼續(xù)攪拌,待混合均勻后,得涂層溶液;
S5、將S4步驟中所得涂層溶液均勻地涂布在所述膜體的表面,并放入UV烘箱內加溫至50℃~100℃,使涂層溶液固化得抗菌膜。
優(yōu)選的,所述S5步驟中涂布的厚度為2~10um。
優(yōu)選的,所述S2步驟中溶劑選用醇類溶劑、脂類溶劑或苯類溶劑中的一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中提出的一種抗菌膜,選用銀銅合金物質和聚氨酯丙烯酸樹脂作為抗菌涂層的主要原料,銀銅合金物質具有抗氧化功能,使用壽命長,成型后呈現(xiàn)棕黃色且透徹無雜質,涂布效果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達萬塑膠電子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達萬塑膠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54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