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場探測數據融合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14980.8 | 申請日: | 202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875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鄭秀明;聶楊;王志銳;夏一凡;陳華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航天新氣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S7/40 | 分類號: | G01S7/40;G01S13/9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衛賽 |
| 地址: | 214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探測 數據 融合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風場探測數據融合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其中,方法包括:確定每一個風廓線雷達不同探測模式的第一拼接高度集合;確定具有不同探測范圍的多個風廓線雷達之間的第二拼接高度集合;獲取多個風廓線雷達在同一風場的探測數據;選擇第一拼接高度,對每一個風廓線雷達不同探測模式的探測數據進行拼接融合;選擇第二拼接高度,對不同探測范圍的風廓線雷達的探測數據進行拼接融合。本發明通過確定風廓線雷達不同探測模式和不同風廓線雷達的拼接高度,對每一個風廓線雷達不同探測模式的探測數據以及不同探測范圍的風廓線雷達的探測數據進行拼接融合,相對于人工融合,融合效果佳且拼接數據不容易發生突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風場探測數據融合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風廓線雷達是一種以湍流為示蹤物的大氣遙感設備,受測風原理的限制,傳統的風廓線雷達無法提供近地面約100米以下的精準大氣風場,因此,一個完整的測風系統常在地面站或風塔上配備風速風向傳感器,與風廓線協同完成測風。如何行之有效的將風速風向傳感器數據融入并校準風廓線雷達數據,目前沒有明確的方法。
為了兼顧高度分辨率和最大探測威力,一個風廓線雷達常采用多模式探測,雷達以低模式進行探測可以獲得較精細的高度分辨率但最大探測威力較小,雷達采用高模式探測可以獲得較大的最大探測威力但高度分辨率較粗糙,此外有些風廓線雷達還設計有中模式探測,其高度分辨率和最大探測威力介于低模式探測和高模式探測之間。不同模式的探測數據在高度上有交叉,目前主要是主觀的人為設定如何進行模式拼接,沒有明確的優選拼接方法,從而造成在拼接高度附近數據可能發生突變。
為了探測不同高度的大氣風場,常采用兩個或以上針對不同探測范圍的風廓線雷達進行組網探測,比如用探測威力可達3~5公里的邊界層風廓線雷達和探測威力可達8~12公里的對流層風廓線雷達聯合探測。不同雷達的數據在高度上有交叉,對于如何進行數據融合,目前也主要靠主觀的人為設定,使得數據融合效果不佳,拼接高度附近的數據沒有平滑過渡的過程,容易發生突變。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場探測數據融合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探測的風場數據主要依靠人工設定融合,融合效果不佳的問題。
根據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場探測數據融合方法,包括:
確定每一個風廓線雷達不同探測模式的第一拼接高度集合;其中,所述每一個風廓線雷達具有多個探測模式,所述第一拼接高度集合包括對同一風廓線雷達不同探測模式的探測數據進行拼接的拼接高度;
確定具有不同探測范圍的多個風廓線雷達之間的第二拼接高度集合;其中,所述第二拼接高度集合包括對不同探測范圍的多個風廓線雷達的探測數據進行拼接的拼接高度;
獲取所述多個風廓線雷達在同一風場的探測數據;
從所述第一拼接高度集合中選擇對應的第一拼接高度,對每一個風廓線雷達不同探測模式的探測數據進行拼接融合,拼接融合后的探測數據以對應的第一拼接高度處的探測數據為邊界點;
從所述第二拼接集合中選擇對應的第二拼接高度,對不同探測范圍的風廓線雷達的探測數據進行拼接融合,拼接融合后的探測數據以對應的第二拼接高度處的探測數據為邊界點,得到所述多個風廓線雷達的從最小探測高度到最大探測高度的風場探測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航天新氣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航天新氣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498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