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梁樓蓋柱帽的加固件及加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14565.2 | 申請日: | 2020-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7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呂文龍;李柏強;潘景斌;郭典塔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3/02 | 分類號: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劉彥 |
| 地址: | 51050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梁樓蓋 加固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梁樓蓋柱帽的加固件,包括加固件本體、錨栓孔和錨栓,所述的錨栓孔設置在所述的加固件本體上,所述的錨栓孔配合所述的錨栓,所述的加固件本體包括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所述的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互相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的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板互相之間相對的表面,為各自的非工作面,相背的表面則為各自的工作面;所述的錨栓孔具有多個,并以排列的方式分別設置在所述的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上。該加固件結構簡單,可以采用預制的方式制成,生產過程簡單,且該加固件使用靈活,能使用不同構造的無梁樓蓋柱帽的加固。本發明還公開了使用所述無梁樓蓋柱帽加固件的加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加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梁樓蓋柱帽的加固件及加固方法。
背景技術
無梁樓蓋,是一種區別于一般肋梁樓蓋的建筑結構,其是一種不設梁、樓板1直接支承在柱2上、樓面荷載直接通過柱2傳至基礎的板柱結構體系,使得樓面1荷載由樓板通過柱直接傳給基礎。樓面1荷載較大時,必須采用有柱帽3的無梁樓蓋,降低樓板中的彎矩值和承受沖切力,使樓板1更經濟同時也增加樓面的剛度,以免樓板1太厚。這種結構傳力簡捷,而且增大了樓層凈空。但由于沒有主梁和次梁,鋼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在柱上,因而樓板的厚度較大,如附圖1所示。無梁樓蓋通常用于多層的工業與民用建筑中,如商場、冷藏庫、倉庫等。
用于支承無梁樓蓋的柱一般采用正方形截面,也可采用圓形或多邊形截面,邊柱也可以采用矩形截面的柱。在此以正方形截面的柱為例: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205935353U公開了一種無梁樓蓋結構,包括整體澆筑而成的無梁樓蓋和混凝土托柱,所述無梁樓蓋由底面、混凝土托柱、頂面和墻體組成;所述的無梁樓蓋鋼筋結構中底面、頂面上設有上梁受力筋和下梁受力筋,協筋橫上焊接在上梁受力筋和下梁受力筋上;所述的托柱體上助筋縱上與柱帽上的協筋相焊接,柱帽與梁的結合處用若干配筋焊接加固;所述頂面上梁受力筋和下梁受力筋與底面上的頂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上梁受力筋和下梁受力筋為一體成型連接結構;所述混凝土托柱為鋼筋或型鋼混凝土柱,其為圓柱或方形或矩形柱結構;所述混凝土柱內豎向設有若干條加強筋。
隨著時間的推進,建筑物無可避免地會面臨老化的問題,也會出現由于建筑物的功能改變,這些都可能使得承載力不能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出現。在此情況下,常見的做法是對這些建筑物進行加固處理。無梁樓蓋也不例外。
目前,對于無梁樓蓋的加固技術比較常見的是針對梁板柱及其節點的加固,針對柱帽加固的情況相對較少。其中有采用增加截面法、粘貼纖維布法,但是這些技術工序繁多,施工復雜,現場濕作業多,不利于廣泛應用。另一種則是采用包鋼的加固方式,但目前而言,大部分都不符合未來工業化水平的發展趨勢,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既能快速制作安裝,又能顯著提高柱帽承載力與抗沖切力要求的新式加固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梁樓蓋柱帽加固件,該加固件結構簡單,可以采用預制的方式制成,生產過程簡單,且該加固件使用靈活,能使用不同構造的無梁樓蓋柱帽的加固。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使用所述無梁樓蓋柱帽加固件的加固方法。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無梁樓蓋柱帽加固件,包括加固件本體、錨栓孔和錨栓,所述的錨栓孔設置在所述的加固件本體上,所述的錨栓孔配合所述的錨栓,所述的加固件本體包括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所述的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互相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的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板互相之間相對的表面,為各自的非工作面,相背的表面則為各自的工作面;所述的錨栓孔具有多個,并以排列的方式分別設置在所述的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456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