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薄煤層N00開采工法的端頭支架組件及裝備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12794.0 | 申請日: | 202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567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何滿潮;王亞軍;楊軍;郭愛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礦創新聯盟能源環境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D23/04 | 分類號: | E21D23/04;E21D11/40;E21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輝;闞梓瑄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煤層 n00 開采 端頭 支架 組件 裝備 系統 | ||
本公開關于一種用于薄煤層N00開采工法的端頭支架組件及裝備系統,端頭支架組件包括主端頭支架,第一底座,包括互相鉸接的第一前底座和第一后底座;第一頂梁,包括互相鉸接的第一前頂梁和第一后頂梁;第一掩護梁,一端與第一后頂梁鉸接;第一連桿,一端與第一后底座鉸接,另一端與第一掩護梁的另一端鉸接;第一立柱組件,設于第一底座與第一頂梁之間,用于支撐第一頂梁;第一伸縮梁,設于第一前頂梁遠離第一后頂梁的一側;第一網卷托架,設于第一前頂梁上與第一前底座相對的一側;鉤機,設于第一前底座上與第一前頂梁相對的一側,且鉤機與第一前底座滑動連接;第一動力裝置,與第一后底座連接,用于驅動主端頭支架移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礦產開采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薄煤層N00開采工法的端頭支架組件及裝備系統。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薄煤層開采由于受到開采環境影響,存在開采難度大、開采空間狹窄、采高較低、煤炭采出率低、設備及人員在該作業環境下不能正常工作等難題。近些年來,隨著中厚及厚煤層資源開采技術的逐漸成熟,薄煤層開采技術及裝備研發迫在眉睫。
目前,薄煤層長壁開采多采用傳統121開采工法,即一個工作面預先掘進兩條巷道,并且留一個煤柱作為支撐。此種開采工法需留設煤柱,造成了大量煤炭資源浪費,煤炭回收率低;掘進兩條巷道,工期長且造價高,傳統薄煤層長壁開采121開采工法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能源結構調整要求,開采技術體系亟需改進和升級。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發明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薄煤層N00開采工法的端頭支架組件及裝備系統,能夠滿足薄煤層N00開采工法下各項技術要求,達到薄煤層N00開采工法開采的目的。
根據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薄煤層N00開采工法的端頭支架組件,所述端頭支架組件包括主端頭支架,所述主端頭支架包括:
第一底座,包括互相鉸接的第一前底座和第一后底座;
第一頂梁,包括互相鉸接的第一前頂梁和第一后頂梁,所述第一前底座與所述第一前頂梁的位置相對,所述第一后底座與所述第一后頂梁的位置相對;
第一掩護梁,一端與所述第一后頂梁鉸接;
第一連桿,一端與所述第一后底座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掩護梁的另一端鉸接;
第一立柱組件,設于所述第一底座與所述第一頂梁之間,用于支撐所述第一頂梁;
第一伸縮梁,設于所述第一前頂梁遠離所述第一后頂梁的一側;
第一網卷托架,設于所述第一前頂梁上與所述第一前底座相對的一側;
鉤機,設于所述第一前底座上與所述第一前頂梁相對的一側,且所述鉤機與所述第一前底座滑動連接;
第一動力裝置,與所述第一后底座連接,用于驅動所述主端頭支架移動。
在本公開的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端頭支架組件還包括副端頭支架,所述副端頭支架包括:
第二底座,包括互相鉸接的第二前底座和第二后底座;
第二頂梁,包括互相鉸接的第二前頂梁和第二后頂梁,所述第二前底座與所述第二前頂梁的位置相對,所述第二后底座與所述第二后頂梁的位置相對;
第二掩護梁,一端與所述第二后頂梁鉸接;
第二連桿,一端與所述第二后底座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掩護梁的另一端鉸接;
第二立柱組件,設于所述第二底座與所述第二頂梁之間,用于支撐所述第二頂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礦創新聯盟能源環境科學研究院,未經北京中礦創新聯盟能源環境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27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半導體器件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煙花火藥防爆炸裝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