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顯示面板及預傾角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12793.6 | 申請日: | 202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38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03 |
| 發明(設計)人: | 吳華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7 | 分類號: | G02F1/1337;G02F1/1343;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李新干 |
| 地址: | 51813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晶顯示 面板 傾角 形成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液晶顯示面板,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以及將所述液晶層封裝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內的邊框膠材;其中,所述液晶層至少包括液晶分子、第一反應性單體以及第二反應性單體,所述第一反應性單體用于在第一次配向過程中經紫外光照射下發生聚合反應,所述第二反應性單體用于在第二次配向過程中經特定波長的光源照射下發生聚合反應。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預傾角形成方法,應用于所述液晶顯示面板。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預傾角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顯示裝置因具有高畫質、省電、機身薄及應用范圍廣等優點,而被廣泛的應用于手機、電視、個人數字助理、數字相機、筆記本電腦、臺式計算機等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成為顯示裝置中的主流。
現有市場上的液晶顯示裝置大部分為背光型液晶顯示器,其包括液晶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液晶顯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兩片平行的玻璃基板當中放置液晶分子,兩片玻璃基板中間有許多垂直和水平的細小電線,通過通電與否來控制液晶分子改變方向,將背光模組的光線折射出來產生畫面。通常液晶顯示面板由彩膜基板(CF,Color Filter)、薄膜晶體管基板(TFT,Thin Film Transistor)、夾于彩膜基板與薄膜晶體管基板之間的液晶(LC,Liquid Crystal)及密封膠框(Sealant)組成,其成型工藝一般包括:前段陣列(Array)制程(薄膜、黃光、蝕刻及剝膜)、中段成盒(Cell)制程(TFT基板與CF基板貼合)及后段模組組裝制程(驅動IC與印刷電路板壓合)。
然而,TFT-LCD在實際生產中會出現各種mura(顯示不良)類的異常。目前模組有Demura(補償顯示不良)的設備來消除mura類的異常,但是主要針對電性mura類的異常,對于非電性mura類的異常,例如由于預傾角引起的外圍線路腐蝕的非電性mura類異常卻不能很好的消除。
綜上所述,亟需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預傾角形成方法,以解決液晶顯示面板產生的非電性mura類的異常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預傾角形成方法,能夠消除液晶顯示面板產生的非電性mura類的異常,以解決現有的液晶顯示面板及預傾角形成方法,不能消除液晶顯示面板產生的非電性mura類的異常的技術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面板,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以及將所述液晶層封裝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內的邊框膠材;其中,所述液晶層至少包括液晶分子、第一反應性單體以及第二反應性單體,所述第一反應性單體用于在第一次配向過程中經紫外光照射下發生聚合反應,所述第二反應性單體用于在第二次配向過程中經特定波長的光源照射下發生聚合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液晶顯示面板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與所述液晶層相接觸的第一取向層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與所述液晶層相接觸的第二取向層,所述第一取向層以及所述第二取向層的材料為聚酰亞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襯底、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側的TFT陣列層以及設于所述TFT陣列層上的第一公共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襯底、設置于所述第二襯底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側的彩色濾光層以及設于所述彩色濾光層上的第二公共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彩色濾光層包括紅色子濾光層、綠色子濾光層、藍色子濾光層以及黑色矩陣,所述黑色矩陣設置于所述紅色子濾光層、所述綠色子濾光層以及所述藍色子濾光層中的任意兩者之間。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預傾角形成方法,應用于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279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誤判的煙霧傳感器設備
- 下一篇:一種考慮加權潮流熵的配電網絡重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