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氣體預警裝置及其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11042.2 | 申請日: | 202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97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宏民;陳毅;劉政;謝啊奮;葉浩槐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邑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孫浩 |
| 地址: | 529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體 預警 裝置 及其 方法 計算機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氣體預警裝置及其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該氣體預警裝置包括檢測模塊和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與所述檢測模塊電連接,所述檢測模塊包括至少2個氣體傳感器,至少2個所述氣體傳感器用于檢測的氣體類型互不相同,使得氣體預警裝置能夠檢測多種氣體的濃度;同時,還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檢測到至少2個傳感數據大于預先設定的濃度閾值時,讀取與至少2個所述傳感數據所對應的優先級,獲取優先級較高的所述傳感數據所對應的排氣時間,并根據所述排氣時間控制所述排氣裝置執行排氣,能夠將危害程度較大的氣體設置更高的優先級,從而使得排氣裝置能夠根據該危害程度較大的氣體所需的排氣時間執行排氣,提高了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廚房智能設備領域,特別是氣體預警裝置及其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的安全意識越來越高,對于廚房而言,有可能存在燃氣泄漏、燃氣燃燒不充分產生一氧化碳等安全隱患,為了消除安全隱患,市面上出現了較多的燃氣預警裝置,能夠檢測廚房內是否發生燃氣泄漏或者一氧化碳是否超標,并在超標時啟動排風裝置將廚房內的空氣排出,避免發生意外。但是現有的預警裝置只能針對燃氣進行檢測,而廚房的氣體環境復雜,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用戶還需要有健康的環境,因此現有的預警裝置并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體預警裝置及其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能夠實現對多種氣體的預警。
本申請解決其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氣體預警裝置,包括檢測模塊和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與所述檢測模塊電連接,所述檢測模塊包括:
氣體傳感器,用于生成和發送傳感數據,所述氣體傳感器的數量至少為2,至少2個所述氣體傳感器用于檢測的氣體類型互不相同;
主控芯片,分別與至少2個所述氣體傳感器和所述排氣裝置電連接,所述主控芯片用于若獲取到的至少2個所述傳感數據均大于對應氣體類型的預設濃度閾值,則根據所述傳感數據的優先級,獲取優先級較高的所述傳感數據所對應的排氣時間,并根據所述排氣時間控制所述排氣裝置執行排氣。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氣體預警裝置,包括檢測模塊和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與所述檢測模塊電連接,所述檢測模塊包括至少2個氣體傳感器,至少2個所述氣體傳感器用于檢測的氣體類型互不相同,使得氣體預警裝置能夠檢測多種氣體的濃度;同時,還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檢測到至少2個傳感數據大于預先設定的濃度閾值時,讀取與至少2個所述傳感數據所對應的優先級,獲取優先級較高的所述傳感數據所對應的排氣時間,并根據所述排氣時間控制所述排氣裝置執行排氣,能夠將危害程度較大的氣體設置更高的優先級,從而使得排氣裝置能夠根據該危害程度較大的氣體所需的排氣時間執行排氣,提高了安全性。
進一步,所述氣體傳感器包括一氧化碳傳感器、濕敏傳感器和甲醛傳感器。
進一步,還包括提示模塊,所述提示模塊與所述主控芯片電連接,所述提示模塊包括揚聲器和顯示屏。
進一步,還包括用于無線通信的通信模塊,所述通信模塊與所述主控芯片和用戶設備連接,所述通信模塊為NB-IoT模塊。
第二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氣體預警方法,包括氣體預警裝置,所述氣體預警裝置包括檢測模塊和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與所述檢測模塊電連接,所述檢測模塊包括至少2個用于檢測不同氣體的氣體傳感器,還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與氣體傳感器和排氣裝置電連接;所述氣體預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所述主控芯片獲取至少2個所述氣體傳感器發送的傳感數據;
所述主控芯片讀取與至少2個所述傳感數據對應的預先設定的濃度閾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邑大學,未經五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10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