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茯苓配方顆粒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10583.3 | 申請日: | 2020-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98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30 |
| 發明(設計)人: | 胡輝;成煥波;徐名揚;劉源才;孫代華;黃海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勁牌持正堂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9/16 | 分類號: | A61K9/16;A61K36/0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王煒 |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黃***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茯苓 配方 顆粒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茯苓配方顆粒產品質量的方法,先取茯苓丁采用NaOH堿液加熱提取兩次,過濾,調整pH值,然后減壓濃縮、干燥,最后將茯苓干膏粉直接干法制成顆粒。本發明制得的茯苓配方顆粒無需添加任何輔料或茯苓粉末、藥渣粉末等,且與飲片當量關系適中,臨床調配量確保在1?1.5g范圍內,茯苓多糖提取率較傳統水煎法提高5倍以上,同時解決了茯苓配方顆粒多糖提取率偏低和當量關系偏高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茯苓配方顆粒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配方顆粒是采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仿照傳統中藥湯劑煎煮的方法,將中藥飲片用水作為溶媒進行提取、濃縮、干燥、制粒等工藝精制而成的顆粒系列產品。
但是,隨著中藥配方顆粒近20年的發展和中藥現代化研究發現,因中藥品種來源非常復雜,完全照搬仿照傳統中藥湯劑煎煮的方法并非適合所有品種。如陳皮,現代研究已明確證明其有效成分為橙皮苷類物質,但用水提取其轉移率小于10%,絕大多數有效物質未提取出來得到有效利用;又如礦物類中藥,因其出膏率過低,致使最終得到的配方顆粒當量關系超:1:100,實際調配中無法操作。
茯苓為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品種,現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為多糖類物質,但其在水中溶解度非常低,采用傳統水煎法其出膏率僅為1-2%,多糖轉移率小于5%,實際配方顆粒與飲片當量關系達1:50-100,根據茯苓飲片臨床推薦用量為10-15g,其實際配方顆粒使用量僅為0.1-0.2g,實際包裝與調配十分困難。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主要采取方法包括兩方面:1)在茯苓干膏粉中添加大量的常用藥用輔料或將茯苓干膏粉中直接添加一定量的茯苓粉末或茯苓提取藥渣粉末,使制劑總量能達到實際包裝與調配要求,該方法主要存在問題是患者服用了大量的輔料、茯苓原藥材粉末或茯苓藥渣粉末等非藥用物質,而實際服用的茯苓有效顆粒較少,對藥效及患者健康會造成影響。2)用一定量的碳酸鈉溶液煎煮替代水煎煮提高出膏率,從而提高茯苓配方顆粒當量關系,但是該方法實際操作性差,不符合大生產,主要表現在碳酸鈉溶液煎煮溫度(近100℃)過高,煎煮液呈黑色,有效物質可能被破壞;碳酸鈉堿提液糊化較嚴重,無法正常過濾,必須先采用現代化離心技術分離粘稠度大的藥渣后再進行過濾;碳酸鈉煎煮液為堿性,與茯苓配方顆粒提取液為弱酸性不相符,即使采用常規pH調整也不適合生產應用,因為采用碳酸鈉提取的堿液加酸中和后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且反應發泡嚴重,實際大生產中操作非常困難。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茯苓配方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茯苓丁加入0.04-0.08mol/L的NaOH堿液加熱提取兩次,第一次加堿液為茯苓丁的12-15倍量,先浸泡一定時間后再加熱提取30-40分鐘,第二次加堿液10-12倍量,加熱提取20-30分鐘,每次提取液均趁熱離心后再進行120目過濾,合并兩次濾液,測定濾液體積、pH值。
此步驟中離心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后續過濾,因茯苓堿提后提取液具有一定粘稠性,藥渣糊化,采用先離心收集離心液,再120目過濾方法可以有效節約過濾時間,直接過濾糊化的藥渣會堵住濾孔,導致過濾困難。
2)調成濾液至弱酸性。
3)將步驟2)中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30(60-80℃)的浸膏后進行真空減壓干燥至干膏含水量≤6%。
4)將步驟3)中茯苓干膏粉干法制顆粒,即得茯苓配方顆粒。
優選地,步驟1)中浸泡時間為60-90分鐘。該時間段內浸泡使茯苓多糖類成分與堿液充分反映,利于后續加熱提取,時間過短則反應不充分,過長則增加時間成本。
優選地,步驟1)中加熱提取的溫度為60-80℃。該溫度條件下茯苓多糖與堿反應最適中,溫度過高則提取液明顯變粘稠、糊化、變黑,使多糖類物質破壞,溫度過低則需延長提取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勁牌持正堂藥業有限公司,未經勁牌持正堂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058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配電網負荷轉移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汽車配件加工用輔助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