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船舶停靠護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10233.7 | 申請日: | 2020-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980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正亮;陳煥東;梁涓華;葉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59/00 | 分類號: | B63B59/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宋亞楠 |
| 地址: | 5107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船舶 停靠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船舷建造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船舶停靠護舷裝置,包括安裝底座以及緩沖件,安裝底座設有安裝腔,緩沖件的一側為固定于安裝腔的固定部,緩沖件的另一側為相對于安裝腔往外側凸出的緩沖部,安裝底座的一端固定設有第一封板,安裝底座的另一端設有可拆卸的第二封板,安裝底座的兩端形成用于限制緩沖件往外側移動的銳角端。進行安裝時,將緩沖件的一端插入設有第一封板的銳角端進行臨時固定,再將緩沖件的另一端放置到安裝腔的另一銳角端,通過第二封板實現對緩沖件的安裝,步驟相反就實現緩沖件從安裝腔內拆卸下來,進行更換即可,使用簡單方便,對緩沖件實現快速的安裝拆裝作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舷建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船舶停靠護舷裝置。
背景技術
船舶的使用過程中,舷側外板與外界發生接觸的情況很多。如在港口靠港停泊、與供應船、救助船對接的過程中,以及行駛過程中波浪造成兩艘船舶的相對運動等不利因素影響,舷側外板均有可能受到擠壓和刮蹭,為保護船舶的外板結構,需要在船舶平行舯體部分及較易發生碰觸的部位設置護舷,起緩沖作用。當船舶的使用頻率較高時,護舷的損壞將無法避免,現有的固定式護舷更換時都進行動火作業,而船舶舷側往往都是壓載水艙,護舷安裝工序復雜,給護舷的安裝和檢修更換造成很大的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實現對護舷裝置進行快速安裝及拆卸更換。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船舶停靠護舷裝置,包括沿著船體外板長度方向設置的安裝底座以及緩沖件,所述安裝底座固定設于所述船體外板上,所述安裝底座設有安裝腔,所述緩沖件的一側為固定于所述安裝腔的固定部,所述緩沖件的另一側為相對于所述安裝腔往外側凸出的緩沖部,所述安裝底座的一端固定設有第一封板,所述安裝底座的另一端設有可拆卸的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第二封板分別與所述緩沖件的端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第二封板朝向所述安裝腔傾斜設置,以使所述安裝底座的兩端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緩沖件往外側移動的銳角端。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安裝底座包括底板以及側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船體外板上,所述側板設于所述底板的兩側,兩側所述側板和所述底板之間限定成所述安裝腔。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側板設有若干個第一連接孔,所述固定部設有若干個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對應的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和所述第二連接孔之間通過緊固件相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二封板的兩側設有與所述側板相抵接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設有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對應的第三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和所述第三連接孔之間通過所述緊固件相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緊固件包括螺栓以及與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母。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封板與所述側板之間為焊接連接,所述第一封板與所述底板之間設有用于排水的間隙。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緩沖部沿著長度方向設有中空腔,所述緩沖部的外側面為圓弧面。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中空腔的底面沿著長度方向設有壓板。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緩沖件為橡膠材料制成。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船舶停靠護舷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利用所述安裝腔固定所述緩沖件的固定部,利用所述緩沖件的緩沖部與外界發生接觸,起到緩沖作用,當對所述緩沖件進行安裝時,將所述緩沖件的一端插入設有所述第一封板的銳角端進行臨時固定,再將所述緩沖件的另一端放置到所述安裝腔的另一銳角端,通過將所述第二封板安裝于所述安裝底座上,實現對所述緩沖件的安裝,當對所述緩沖件進行拆卸更換時,將所述第二封板從所述安裝底座,可實現所述緩沖件從所述安裝腔內拆卸下來,進行更換即可,使用簡單方便,對所述緩沖件實現快速的安裝拆裝作業,且整個安裝拆卸過程不需要動火作業,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對船舷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未經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023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