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手法瑜伽磁療按摩棒及按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01984.2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215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青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青青 |
| 主分類號: | A61N2/00 | 分類號: | A61N2/00;A61H15/02;A61H23/02 |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陳永寧 |
| 地址: | 642453 四川省內***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法 瑜伽 磁療 按摩 方法 | ||
1.一種手法瑜伽磁療按摩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按摩棒和T型把手;兩個所述T型把手分別固定置于所述按摩棒的兩端;兩個所述T型把手的中心線共線,兩個所述按摩棒的中心線與所述T型把手的中心線在同一平面內,且所述T型把手的中心線在兩個所述按摩棒的中心線之間;所述按摩棒包括形狀記憶合金棒和四個滾珠;所述滾珠上設有與所述形狀記憶合金棒匹配的通孔,所述滾珠轉動置于所述形狀記憶合金棒上;所述形狀記憶合金棒的中部一體設有分隔環,其中兩個所述滾珠轉動置于所述分隔環一側的所述形狀記憶合金棒上;所述滾珠的外圈密布有多個半球凸起,所述半球凸起與所述滾珠一體成型設置;所述形狀記憶合金棒內部設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固定設有微型振動電機;所述T型把手上固定設有控制板、蓄電池和控制開關;所述滾珠的外圈固定設有多個加熱片;所述蓄電池、微型振動電機、控制開關和加熱片分別與所述控制板電性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法瑜伽磁療按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把手包括固定板和握桿,所述握桿固定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一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療按摩棒的應用的按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工具松解粘連肌肉及脂肪
a、患者坐立,使用磁療按摩棒,雙手握緊磁療按摩棒兩側,將磁療按摩棒放在斜方肌上束的位置,沿著斜方肌上束的肌肉走向來回滾動,松解斜方肌上束已經頸椎兩側肌肉;左右兩側分別滾動3-5分鐘;
b、患者俯臥,將磁療按摩棒放在脖子旁側,按緊磁療按摩棒,沿著斜方肌中束的位置,來回滾動,松解斜方肌中束及肩胛骨周圍肌肉,左右兩側分別松解3-5分鐘;
c、患者雙手掌重疊,額頭枕在手背上,用磁療按摩棒放在患者脖子上,確保分隔環兩側的兩個滾珠之間的間隙正好在頸椎上,雙手握緊磁療按摩棒兩端,向下按緊磁療按摩棒,然后沿著頸椎的方向,在七節頸椎之間來回滾動3-5分鐘;
2)手法操作
患者坐立
a、手指彎曲,用手指關節按壓松解耳朵后下方,胸鎖乳突肌肌肉附著點手指關節的力量朝對側耳朵的方向;左右兩側各松解45-60秒;
b、彎曲手指關節,按壓松解岡上肌起點附著點,力量垂直向下;左右兩側依次松解45-60秒;
c、彎曲手指關節,按壓松解岡上肌止點附著點,力量垂直往胸前方的方向左右兩側依次松解45-60秒;
患者俯臥,趴在按摩床上
d、雙手依次抓拎斜方肌上束、中束、下束,用大拇指的力量緩慢輕柔的往脊柱的方向推送,左右兩側依次松解,每側5分鐘左右;
e、患者趴在床上,雙手掌重疊,額頭枕在手背上,一只手扶著患者后腦勺,一只手手掌掌根放在患者第七節頸椎前方,與患者呼吸配合,患者每一次吸氣時吸到胸腔,讓患者張開嘴,嘴唇呈圓形,緩慢有力的吐氣時,按壓頸椎上方的手隨吐氣緩慢有力的往臀部的方向水平推動,按壓后腦勺的手同時往反方向拉動,此操作3分鐘左右;
f、雙手大拇指按在第七節頸椎兩側,與患者呼吸配合,吸氣時吸到胸腔,患者吐氣時大拇指沿著頸椎兩側用力往臀部的方向推送,患者吐氣的時間有多長,雙手往下推送的時間就多久;反復做3分鐘左右;
g、雙手大拇指按壓在肩胛骨上角兩側,同樣以呼吸配合的方式,吐氣時將肩胛骨上角往肩胛骨下角的方向推送;反復操作3分鐘;左右兩側依次操作;
h、患者微抬上半身,一只手托住患者下巴,另一只手手掌掌根放在患者第七節頸椎前方,與患者呼吸配合,患者每一次吸氣時吸到胸腔,讓患者張開嘴,嘴唇呈圓形,緩慢有力的吐氣時,按壓頸椎上方的手隨吐氣緩慢有力的往臀部的方向水平推動,托下巴的手同時輕柔往反方向拉動;此操作3分鐘左右;
i、患者微抬上半身,同時抬起雙手,屈手肘,呈字母“W”狀;一只手托住患者下巴,另一只手手掌掌根放在患者第七節頸椎前方,與患者呼吸配合,患者每一次吸氣時吸到胸腔,同時抬起的雙手往頭頂的方向太高;吐氣時,按壓頸椎上方的手隨吐氣緩慢有力的往臀部的方向水平推動,托下巴的手同時輕柔往反方向拉動,同時患者雙手手肘夾向側腰的方向;按患者能力做5-10次一輪,做兩輪;
j、彎曲手肘,手肘及前臂上端抵住患者肩膀上方,在患者吐氣時,手肘前臂垂直用力將患者肩部往肩胛骨下角方向推送,靜態保持30秒-1分鐘;左右兩側依次操作;
k、患者一只手手背放額頭下方,另一種手彎屈手肘放后背上;雙手大拇指按在患者肩膀上,其他手指輕松搭在肩胛骨上;與患者呼吸配合,吐氣時,雙手大拇指用力,其他手指輔助用力,將肩膀上端往肩胛骨下角的方向推送;做8-10次;
l-1、上一步操作之后,一只手肩膀上端,一只手掌根按在肩胛骨外側緣;與患者呼吸配合,患者吐氣時,將肩膀往肩胛骨上角的方向推動的同時,掌根按著肩胛骨外側緣往肩胛骨內側緣推動;重復8-10次;
l-2、上一步操作結束之后,將一只手放在患者肩膀下方,托住肩膀前上端,另一只手手掌按在肩胛骨內側緣;與患者呼吸配合,患者吐氣時,托住肩膀的手往臀部的方向拉動,同時另一只手將肩胛骨內側緣用力向地面的方向按壓;重復5-8次;
患者仰臥
m、找到胸小肌肌肉附著點,大拇指指腹由輕到重按壓附著點3-5分鐘,按壓時大拇指的力量垂直朝下,之后力量朝胸部的方向;
m-1、上一步驟之后,一只手握拳,四根手指包裹大拇指,四根手指關節按在肌肉附著點處,手腕用力,緩慢有力的往胸的方向來回推動,3-5分鐘;
患者坐立
n、一只手從扶住患者體前扶住肩膀上方,另一只手大拇指從腋窩下方捏住肩胛骨內側,其余四根手指捏住肩胛骨下角及內側緣下角;與患者呼吸配合,引導患者吸氣時吸到大拇指按壓時地方,吐氣時,大拇指壓緊肩胛骨里面,將整個肩胛骨往下拉,重復8-10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青青,未經劉青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0198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