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球形太陽能發電裝置的智能清洗機構及智能清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01425.1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00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沙旭崎 | 申請(專利權)人: | 沙旭崎 |
| 主分類號: | H02S40/10 | 分類號: | H02S40/10;H02S50/00;H02S50/10;H02S40/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葉新平 |
| 地址: | 516211 廣東省惠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球形 太陽能 發電 裝置 智能 清洗 機構 方法 | ||
本發明一種球形太陽能發電裝置的智能清洗機構,包括玻璃球,繞玻璃球外表面,設有第一半圓軌道,第二半圓軌道,第一半圓軌道上,設有噴水式洗刮機構,第二半圓軌道上,設有跟蹤式感光機構和感光板清洗機構,固定支架的一側上端,設有控制器盒,控制器盒分別控制感光板清洗機構、噴水式洗刮機構的工作。控制器盒內部,設有單片機芯片、太陽光檢測機構、第一光電轉換模塊、蓄電池,跟蹤式感光機構的感光板與第一光電轉換模塊電連接,第一光電轉換模塊分別與蓄電池和單片機芯片電連接,單片機芯片與太陽光檢測機構電連接。本方案具備,智能分析玻璃球和感光板外表的污染程度能力,使獲得的光能最大,發電的效率最高,達到最佳的清洗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發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球形太陽能發電裝置的智能清洗機構及智能清洗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減少太陽能板的尺寸、節省成本、并方便追蹤太陽光、提高太陽能發電裝置的發電效率,人們采用了透明球形體,來會聚太陽光進行光能發電,現有的球形太陽能發電裝置,存在以下的缺陷:
(1)沒有設計自動清洗功能的裝置,需要人工進行清洗,清洗難度大,且危險系數高,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2)沒有設計智能識別污染的能力,難以及時對已受污染的發電裝置進行清洗,需要人工檢查,且在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難以判斷何時清洗最佳。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我們發明了一種球形太陽能發電裝置的智能清洗機構及智能清洗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球形太陽能發電裝置存在,沒有設計自動清洗功能的裝置,需要人工進行清洗,清洗難度大,且危險系數高,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沒有設計智能識別污染的能力,難以及時清洗,難以判斷何時清洗最佳的問題,其具體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球形太陽能發電裝置的智能清洗機構,包括玻璃球,在玻璃球沿水平直徑的兩端,設有固定支架,繞玻璃球外表面,設有第一半圓軌道,第一半圓軌道的兩端,分別與固定支架轉動連接,沿第一半圓軌道的外側,設有第二半圓軌道,第二半圓軌道的兩端,分別與固定支架轉動連接,第一半圓軌道上,設有噴水式洗刮機構,第二半圓軌道上,設有跟蹤式感光機構和感光板清洗機構,固定支架的兩個支點端,分別設有第一轉動機構、第二轉動機構,固定支架的一側上端,設有控制器盒,控制器盒分別控制第一轉動機構、第二轉動機構、跟蹤式感光機構、感光板清洗機構、噴水式洗刮機構的工作,固定支架的底部,與樓頂建筑物固定連接。控制器盒內部,設有單片機芯片、太陽光檢測機構、第一光電轉換模塊、蓄電池,跟蹤式感光機構的感光板與第一光電轉換模塊電連接,第一光電轉換模塊分別與蓄電池和單片機芯片電連接,單片機芯片與太陽光檢測機構電連接,并控制其工作。
進一步地,所述太陽光檢測機構,位于控制器盒內部上端,包括第二旋轉電機和與第二旋轉電機轉動連接的第二感光器,第二感光器安裝于轉動支架上,還包括分別與第二感光器和單片機芯片電連接的第二光電轉換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動機構使所述第一半圓軌道,由下往上、由前往后沿所述玻璃球作360度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轉動機構使所述第二半圓軌道,沿所述玻璃球的下半圓,作180度內的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噴水式洗刮機構,包括沿第一半圓軌道的邊緣設置的毛刷,沿第一半圓軌道的中間設置的第一刮條,沿第一半圓軌道的下邊緣均勻分布的多個第一噴頭,第一噴頭與設置于固定支架的支點端端部的進水管,轉動密封連接,毛刷和第一刮條貼靠玻璃球外表面,第一半圓軌道具有彈性,不清洗時,第一半圓軌道處于水平面狀態中。
進一步地,所述玻璃球,沿著水平面,設有圓形漂臺;所述毛刷和第一刮條可越過所述圓形漂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沙旭崎,未經沙旭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014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