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同步實現單質硫生成與回收的生物脫硫反應器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00509.3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03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30 |
| 發明(設計)人: | 鄭平;李文驥;潘超;陳文達;許冬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0 | 分類號: | C02F9/00;C02F3/34;C01B17/02;B01D53/14;C02F1/52;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棟;張法高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同步 實現 單質 生成 回收 生物 脫硫 反應器 方法 | ||
1.一種利用生物脫硫反應器同步實現單質硫生成與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脫硫反應器中的反應器本體由主反應器(13)和曝氣池(7)組成;
所述的曝氣池(7)位于主反應器(13)前端外側的混合進水區(Ⅰ)中,曝氣池(7)底部與集泥干管(30)相連;曝氣盤(11)位于曝氣池(7)底部,曝氣盤(11)底部通過曝氣管(10)與鼓風機(9)相連;污泥回流管(8)兩端分別與曝氣池(7)側壁和進水管(1)相連,且污泥回流管(8)上設有污泥回流泵(6);進水管(1)與主反應器(13)前側壁的下部連通,文丘里管(3)連接于進水管(1)后段,文丘里管(3)的喉管位置設有連通大氣的進氣管(5),用于氧氣備用補充;進氣管(5)由空氣調節閥(4)控制管路通斷;
所述的主反應器(13)內腔下部設有由進水端向出水端向下傾斜的集泥斜面(26),所述集泥斜面(26)上方的主反應器(13)內腔從進水端朝出水端依次分為折板反應區(Ⅱ-1)、泥水分離區(Ⅱ-2)和單質硫回收區(Ⅲ),集泥斜面(26)下方的主反應器(13)內腔為污泥回流區(Ⅳ);主反應器(13)內腔在集泥斜面(26)上方設有若干對折板(15),每對折板(15)兩兩豎向交錯排列,第一塊折板(15)底部與集泥斜面(26)相連,而頂部與主反應器(13)頂板之間留有一定距離;第二塊折板(15)頂部與主反應器(13)頂板相連,而底部與集泥斜面(26)留有一定距離;通過所有折板(15)在主反應器(13)內的進水端至出水端之間形成S形上下往復的流道;且相鄰折板(15)之間的間距從進水端一側向出水端一側逐漸遞增;
所述單質硫回收區(Ⅲ)由主反應器(13)內最靠近出水端的一對折板(15)與主反應器(13)的內側壁構成;單質硫回收區(Ⅲ)分為底部連通的前室和后室,兩塊折板(15)之間為前室,最后一塊折板(15)與主反應器(13)的內側壁之間為后室;單質硫回收區(Ⅲ)底部設有從后室向前室向下傾斜的集硫斜面(23);前室內設絮凝劑投加管(18)和攪拌裝置,絮凝劑投加管(18)由主反應器(13)頂板伸入前室的液面以下,攪拌裝置的電動機(16)固定于主反應器(13)頂板上,攪拌槳(22)伸入前室的液面以下,用于促進硫水分離效果;后室內由若干塊平行且間隔設置的斜板(21)構成斜板沉淀結構,用于強化后室內混合液向上流動過程中的硫水分離效果;集硫斜面(23)底部設有與排硫泵(24)相連的排硫管(25);后室中在高于斜板沉淀結構的主反應器(13)側壁上設有溢流堰(19)和出水管(20),用于反應器排水;
所述的集泥斜面(26)上每一處與所述第一塊折板(15)相連的位置前端均開設有排泥口,每個排泥口均通過一條集泥支管(27)連接至集泥干管(30);每條集泥支管上均設有支管調節閥(28),用于控制污泥流量;污泥收集泵(29)位于集泥干管(30)末端,用于將污泥泵入曝氣池(7);
回收方法步驟如下:
將反應器中的回流污泥在混合進水區(Ⅰ)的曝氣池(7)中進行充分預曝氣,利用預曝氣進行限制性供氧,提高回流污泥中的溶解氧濃度;然后利用進水泵(2)和污泥回流泵(6)將硫化氫吸收液與回流污泥混合后由進水管(1)泵入折板反應區(Ⅱ-1);根據硫化物去除率和單質硫轉化率,選擇性開啟空氣調節閥(4),利用文丘里效應,通過進氣管(5)向混合液中補充氧氣;在泥水混合液由進水端向出水端流動過程中,利用折板反應區(Ⅱ-1)內間距較小的折板(15)間通道,提高混合液流速,形成劇烈湍流,使泥水充分混合;同時利用泥水分離區(Ⅱ-2)內間距較大的折板(15)間通道,降低混合液流速,抑制湍流,使得泥水分離,污泥沉淀至集泥斜面(26)上進行收集;由集泥斜面(26)收集的折板反應區(Ⅱ-1)和泥水分離區(Ⅱ-2)內的脫硫污泥經各集泥支管(27)匯入集泥干管(30),并通過污泥收集泵(29)將脫硫污泥重新泵入曝氣池(7),調節支管調節閥(28)控制各集泥支管(27)內污泥流量;反應器內混合液流動過程中,污泥中的硫氧化細菌利用水中的氧實現硫化物到單質硫的短程氧化,最終產生的膠體態單質硫隨液相進入單質硫回收區(Ⅲ)后,通過絮凝劑投加管(18)向所述前室中投加絮凝劑,攪拌槳(22)在電動機(16)致動下對絮凝劑進行攪拌混合,促進單質硫絮凝沉淀,沉淀的單質硫沿集硫斜面(23)傾斜方向匯集并通過排硫管(25)排出;前室中的水流從最后一塊折板(15)底部反向進入所述后室,在上升流動過程中利用斜板(21)強化單質硫沉淀效率,硫水充分分離后,通過溢流堰(19)經出水管(20)排出凈化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0050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