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包含具有CO特異吸附能力的亞銅離子基MOFs-凝膠顆粒的三元復合濾棒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00456.5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580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蔣琛;鄭紅亮;夏巍群;眭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亞濾嘴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4D3/04 | 分類號: | A24D3/04;A24D3/10;A24D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葉連生 |
| 地址: | 21231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包含 具有 co 特異 吸附 能力 離子 mofs 凝膠 顆粒 三元 復合 | ||
本發明屬于卷煙輔料技術領域,涉及復合濾棒,尤其涉及包含具有CO特異吸附能力的亞銅離子基MOFs?凝膠顆粒的三元復合濾棒,將復合顆粒均勻鋪灑在開松的煙用絲束中,經成型紙卷制成顆粒濾棒,再與濾棒1和濾棒2進行復合而成,其中所述復合顆粒是表面包裹有相變凝膠的亞銅離子基MOFs顆粒,其添加量為0.1~3mg/mm,所述顆粒濾棒、濾棒1和濾棒2的長度分別為5~20mm。本發明所公開的復合濾棒,制備工藝簡單,無需對現有濾棒成型設備進行改造,所制得的復合濾棒能高效吸附煙氣中的CO,顯著降低進入口腔的煙氣中CO的含量,吸附率可達15%以上。由于亞銅離子基MOFs?凝膠復合顆粒材料中相變凝膠的熱敏感性能,能顯著降低煙氣溫度,對吸味感官影響不大,具有明顯減害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卷煙輔料技術領域,涉及復合濾棒,尤其涉及包含具有CO特異吸附能力的亞銅離子基MOFs-凝膠顆粒的三元復合濾棒。
背景技術
傳統卷煙點燃后,煙絲因不完全燃燒,持續釋放煙氣;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利用高溫炙烤煙彈,使煙氣釋放,這都是煙氣中CO產生的主要方式,CO吸入過量,對人體是有害的。
卷煙行業常見的吸附CO方式,主要有過濾嘴的物理截留和功能顆粒的吸附。物理截留是在煙氣通過過濾嘴時,CO在過濾嘴內部流動,在其運動過程中不斷與濾嘴絲束碰撞,從而被截留;功能顆粒吸附,所用顆粒多為多孔顆粒,其具有內部孔道多、比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的特性,當CO在內部孔道流動時,由于運動路徑過長,動能被消耗殆盡,滯留在功能顆粒內部,從而被吸附,不被吸入口腔。
上述兩種方法都存在弊端:物理截留法的截留效率低,因CO是小分子,而過濾嘴中的絲束纖維之間形成的空隙較大,CO可以從空隙中穿過,無法被截留;功能顆粒其吸附不具有選擇性,在吸附CO的同時,也將絕大多數的煙氣物質予以吸附,降低了煙氣品質,影響抽吸口感。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公開了一種包含具有CO特異吸附能力的亞銅離子基MOFs凝膠顆粒的三元復合濾棒。
技術方案
一種包含具有CO特異吸附能力的亞銅離子基MOFs凝膠顆粒的三元復合濾棒,將復合顆粒均勻鋪灑在開松的煙用絲束中,經成型紙卷制成顆粒濾棒,再與濾棒1和濾棒2進行復合而成,其中所述復合顆粒是表面包裹有相變凝膠的亞銅離子基MOFs顆粒,其添加量為0.1~3mg/mm,所述顆粒濾棒、濾棒1和濾棒2的長度分別為5~20mm。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所述表面包裹有相變凝膠的亞銅離子基MOFs復合顆粒是將加熱融化后的相變凝膠均勻噴灑在亞銅離子基MOFs材料顆粒表面,制成。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所述復合顆粒的粒徑為30~120目。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在圓周小于等于17mm的細支濾棒中,所述復合顆粒添加量在0.1~1.2mg/mm。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在圓周大于17mm且小于等于22mm的中支濾棒中,所述復合顆粒添加量在0.1~2.2mg/mm。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在圓周大于22mm的粗支濾棒中,所述復合顆粒添加量在0.1~3mg/mm。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所述顆粒濾棒為近煙絲端,濾棒1為非空管類且非顆粒類的濾棒,濾棒2為近唇端、非顆粒類的濾棒。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所述顆粒濾棒為近煙絲端,濾棒1為空管類或顆粒類濾棒,濾棒2為近唇端、非顆粒類且非空管類的濾棒。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所述濾棒1為近煙絲端,任意類型的濾棒;顆粒濾棒居于中間,濾棒2為近唇端、非顆粒類且非空管類的濾棒。
本發明較優公開例中,所述煙用絲束為醋酸纖維素或聚丙烯絲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亞濾嘴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大亞濾嘴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0045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