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油蒸汽回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00190.4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694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小兵;傅瑜杭;翁赟;陳燁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
| 主分類號: | B01D17/02 | 分類號: | B01D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陳翔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油 蒸汽 回收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油蒸汽回收裝置,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箱體,箱體內設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將箱體分隔為一左一右的沉淀區和出油區,分隔板的上端與箱體的內壁頂面之間設置有間隙,使沉淀區和出油區連通,第二出口設置在沉淀區的上方,沉淀區設置有出水口,出油區設置有出油口。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包含水和汽油的混合液體從第二出口進入箱體內的沉淀區沉淀,由于油比水的密度小,沉淀后的汽油處于水的上方,上層的汽油從沉淀區滿溢出來,通過分隔板的上端與箱體的內壁頂面之間的間隙進入出油區,將回收的汽油中的水分直接分離,避免二次處理,降低回收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回收裝置,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汽油蒸汽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油蒸汽回收裝置是將汽油蒸汽液化成液體汽油,從而回收使用。在回收的過程中,水蒸汽也容易隨之液化,被混雜在汽油中回收,這樣會導致回收的汽油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不能夠作為燃料進行使用,需要進行二次處理,取出掉其中的水分才能夠使用,導致需要浪費時間和人力物力,使得回收汽油的成本上升。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油蒸汽回收裝置,該裝置的將回收的汽油中的水分直接分離,避免二次處理,降低回收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油蒸汽回收裝置,包括有殼體,殼體上設置有第一入口和用于排氣的第一出口,殼體的底部設置有用于回收液體汽油的第二出口,第二出口連接有水油分離裝置,水油分離裝置包括有箱體,箱體內設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將箱體分隔為一左一右的沉淀區和出油區,分隔板的上端與箱體的內壁頂面之間設置有間隙,使沉淀區和出油區連通,第二出口設置在沉淀區的上方,沉淀區設置有出水口,出油區設置有出油口。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分隔板上端設置有用于過濾雜質的過濾板,過濾板傾斜向上設置,并連接在箱體的內壁上,出油口和出水口均螺紋連接有橡膠塞。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殼體外還設置有冷凝水箱,冷凝水箱上設置有進水管和排水管,冷凝水箱內設置有若干個散熱環,若干個散熱環上均設置有若干個散熱孔。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冷凝水箱連接有散熱裝置,散熱裝置上設置有散熱管、風扇和水泵,水泵與進水管連接,散熱管的兩端分別與進水管和排水管相連接,風扇設置在朝向散熱管的方向。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進水管上設置有用于外接水管的外接頭,散熱管上設置有用于排出水蒸氣的排氣管。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殼體的下端設置有集油槽,集油槽朝向第二出口傾斜向下,集油槽上設置有網板。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殼體包括有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第一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分別連接在第二冷凝管的兩端上,第一入口設置在第一冷凝管的上端,第二冷凝管的后端與第三冷凝管的一端相連通,第一出口設置在第三冷凝管的另一端上,第三冷凝管設置有夾層,夾層可拆卸連接有用于吸附汽油蒸汽的活性炭管,第三冷凝管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個通孔。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第一冷凝管內設置有第一旋轉軸,第二冷凝管內設置有第二旋轉軸,第三冷凝管內設置有第三旋轉軸,第一旋轉軸的上端連接有電機,第一旋轉軸的下端設置有第一錐齒輪,第二旋轉軸的前端設置有第二錐齒輪,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嚙合,第二旋轉軸的后端設置有第三錐齒輪,第三旋轉軸的前端設置有第四錐齒輪,第三錐齒輪和第四錐齒輪嚙合,第一旋轉軸上設置設置有第一螺旋葉片,第二旋轉軸上設置有第二螺旋葉片,第三旋轉軸上設置有第三螺旋葉片,第一螺旋葉片、第二螺旋葉片和第三螺旋葉片均設置有內擋板和外擋板。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殼體上設置有若干個軸承,第一旋轉軸的兩端、第二旋轉軸的兩端和第三旋轉軸的兩端均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殼體上,軸承上設置有密封套。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殼體呈U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未經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0019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