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分析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80808.5 | 申請日: | 2020-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459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許騰;陳文景;曾偉奇;劉足;李永軍;王小銳;蘇杭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微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廣州微遠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微遠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深圳微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微遠(深圳)醫學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B30/10 | 分類號: | G16B30/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海恬 |
| 地址: | 510130 廣東省廣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冠狀病毒 變異 分析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分析方法及應用,屬于基因測序分析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數據獲取、數據過濾、數據比對、變異檢測、坐標分析、坐標校正和變異注釋步驟。該方法不僅可以對純病毒培養物測序數據進行變異檢測,還可以對宏基因組測序數據進行變異檢測,使用范圍更廣。同時還能準確對核糖體移碼進行注釋,以及對聯合突變進行準確注釋,提高了變異檢測的準確率。此外還可以對病毒變異進行動態監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基因測序分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分析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在臨床上,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癥狀差異較大,從無癥狀到危重癥都有可能發生。除了個體因素的差異外,病毒變異也可能是導致感染患者癥狀差異大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突變速率約為每月2~4個突變,目前在已知的株系發現了超過25個突變的變異株。病毒的變異會顯著影響其傳播能力和致病能力,甚至出現耐藥問題而加大治療難度。所以對病毒變異的監測極為重要,可以為防控疫情和治療患者提供科學依據,以及為疫苗開發和藥物靶點篩選等科學研究提供支持。
然而,目前尚未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變異檢測方法,若直接使用第三方通用軟件會造成變異檢測不準確、注釋錯誤等問題。病毒的變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及時地監測病毒變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從患者采集樣本后直接測序,這樣才能真正監測到病毒在患者身上發生的變異。如果從患者采集樣本后經過分離培養再測序進行變異檢測,此時檢測的變異可能并不是患者當時攜帶的病毒的變異信息了,因為在培養過程中病毒也會發生變異。
從患者身上采集樣本后直接測序需要用到宏基因組學的方法,但目前的第三方通用變異檢測方法是不支持宏基因組學測序的,直接使用會帶來很多檢測錯誤。
綜上所述,目前缺乏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開發的變異檢測軟件,第三方通用軟件無法直接處理宏基因組測序數據,變異檢測錯誤率高。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分析方法,采用該檢測分析系統對2019-nCoV進行檢測,不僅支持純培養病毒測序,還能夠支持宏基因組學測序、支持糖體移碼注釋,且變異檢測準確率高,同時還可監測同一患者體內病毒的動態變異。
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數據獲取:獲取高通量測序得到的基因測序數據;
數據過濾:將上述得到的基因測序數據依次進行低質量序列過濾、宿主序列過濾;
數據比對:將上述過濾后序列與2019-nCoV參考基因組進行比對,并將比對上序列進行排序,生成位點一致性文件;
變異檢測:對上述位點一致性文件進行分析,分別識別并統計snp、insertion、deletion 三種變異類型,并統計每個位點的基因組坐標P、總覆蓋深度D、snp深度Ds、insertion深度 Di、deletion深度Dd,用Dv表示Ds或Di或Dd,當Dv≥閾值N時,則判定該變異為可信的,該位點為變異位點,其中N為自然數;
坐標分析:分析變異位點坐標,當變異位點的基因組坐標P滿足G_start≤P≤G_end,則該變異位點所在基因為G,其中G_start表示基因G的起始位點,G_end表示基因G的終止位點,G表示2019-nCoV的任意一個基因;
坐標校正:根據核糖體移碼信息對CDS原始坐標Pc’進行校正,先從注釋數據庫中讀取變異位點所在基因的核糖體移碼信息,當該基因被標記為有核糖體移碼,發生移碼位點的基因組坐標記為Pr,移碼數記為K,則當Pc’≥Pr時,CDS坐標Pc更正為Pc=Pc’+K,當Pc< Pr時,CDS坐標無需更正,Pc=Pc’;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微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廣州微遠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微遠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深圳微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微遠(深圳)醫學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微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廣州微遠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微遠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深圳微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微遠(深圳)醫學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8080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