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顯示屏和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80694.4 | 申請日: | 2020-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401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5 |
| 發明(設計)人: | 蔡奇;黃宗興;彭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10K59/12 | 分類號: | H10K59/12;G02F1/1333;G02F1/1335;H10K59/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賈瑩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顯示屏 電子設備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屏和電子設備,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用于縮小顯示屏的劉海區,提高電子設備的屏占比。該顯示屏具有顯示區,該顯示屏包括設置于顯示區的感光單元和多個亞像素。其中,亞像素具有有效顯示區,感光單元包括至少一個感光控制電路。此外,感光控制電路包括開關晶體管和與開關晶體管相耦接的光敏元件,而感光控制電路位于相鄰兩個亞像素的有效顯示區之間。基于此,光敏元件用于對入射至顯示屏的光線進行光電轉換,并生成電信號。感光控制電路用于在開關晶體管處于導通狀態時,輸出所述電信號。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屏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屏技術的發展,顯示屏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但在顯示屏的應用過程中,光線的強弱會對應用帶來一定的困難。例如,在較暗的環境下使用時,會感到顯示屏的亮度太強,容易引起疲勞,而在陽光比較充足的戶外時,顯示屏的亮度又太低,造成看不清楚屏幕。所以,需要顯示屏的亮度可以隨著光線強度的改變而改變。因此,需要在顯示屏內設置感光單元。而目前感光單元通常設置在顯示屏的劉海區,從而降低了電子設備的屏占比。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屏和電子設備,用于縮小顯示屏的劉海區,提高電子設備的屏占比。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顯示屏,該顯示屏具有顯示區,該顯示屏包括設置于顯示區的感光單元和多個亞像素。其中,亞像素具有有效顯示區,感光單元包括至少一個感光控制電路。此外,感光控制電路包括開關晶體管和與開關晶體管相耦接的光敏元件,而感光控制電路位于相鄰兩個亞像素的有效顯示區之間。基于此,光敏元件用于對入射至顯示屏的光線進行光電轉換,并生成電信號。感光控制電路用于在開關晶體管處于導通狀態時,輸出所述電信號。從而根據獲取的電信號對顯示屏的亮度進行調節,實現根據光線的亮度調節設備亮度的功能。同時,相比與將光線傳感器設置于劉海區的方式,由于該感光單元中的各個感光控制電路設置于亞像素的有效顯示區內,可以增大顯示屏內用于布局亞像素的區域的面積,從而能夠縮小或者去除顯示屏的劉海區,提高電子設備的屏占比。
可選的,該顯示屏還包括第一襯底基板、像素界定層、多個發光器件和第二襯底基板。其中,像素界定層設置于第一襯底基板上,且包括多個像素分隔墻。此外,多個像素分隔墻橫縱交叉圍設成多個開口,一個發光器件位于一個開口內。而第二襯底基板設置于發光器件遠離第一襯底基板的一側。基于此,感光控制電路在第一襯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像素分隔墻在第一襯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的范圍內,從而可以避免感光控制電路對像素光路的干擾。
可選的,感光控制電路設置于第一襯底基板靠近發光器件的一側表面上,基于此,可以與第一襯底基板相同,采用mask工藝制作感光控制電路,方便生產,簡化生產過程中的工位變更及設備變更。同時也可以方便使感光控制電路在第一襯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像素分隔墻在第一襯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的范圍內,從而避免感光控制電路對像素光路的干擾。
可選的,感光控制電路設置于像素界定層遠離第一襯底基板的一側表面上,可以方便使感光控制電路在第一襯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像素分隔墻在第一襯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的范圍內,從而避免感光控制電路對像素光路的干擾。
可選的,該顯示屏還包括第一襯底基板、第二襯底基板、液晶層和黑矩陣,其中,液晶層設置于第一襯底基板和第二襯底基板之間。黑矩陣位于第二襯底基板靠近第一襯底基板的一側表面上。基于此,感光控制電路在第二襯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黑矩陣在第二襯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的范圍內,從而可以避免感光控制電路對像素光路的干擾。
可選的,感光控制電路設置于第二襯底基板遠離第一襯底基板的一側表面上,如此一來,可以與第二襯底基板相同,采用mask工藝制作感光控制電路,方便生產,簡化生產過程中的工位變更及設備變更。同時也可以方便使感光控制電路位于相鄰兩個亞像素的有效顯示區之間,從而避免感光控制電路對像素光路的干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8069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