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歧管氣密性檢測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80334.4 | 申請日: | 2020-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739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谷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萬斯金屬特種成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8 | 分類號: | G01M3/28;G01M3/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艾誠璐 |
| 地址: | 401220***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歧管 氣密性 檢測 設備 | ||
本發明屬于用于采用在液池中觀察氣泡的方式測試歧管的氣密性的設備領域,具體為歧管氣密性檢測設備,包括機架,機架上連接有定位夾具,機架上連接有對歧管進行密封的堵頭組,機架上連接有充氣裝置,充氣裝置上連接有給歧管充氣的充氣管,所述機架上沿豎向滑動連接有上端敞口的儲水箱,儲水箱沿豎向與機架滑動連接,通過向上移動儲水箱使定位夾具可以浸沒在儲水箱內,機架上連接有驅動儲水箱移動的驅動機構。本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歧管氣密性檢測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用于采用在液池中觀察氣泡的方式測試歧管的氣密性的設備領域,具體為歧管氣密性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歧管是運用到燃油發動機上的氣體管道,其對氣密性的要求非常高。于是,歧管在生產加工完成后,都需要進行氣密性的檢測。現有一種歧管,具有兩條對稱分布的管道,并且整個歧管具有三個孔徑較大的開口,三個開口分別分布于歧管的兩端和中部,并且三個開口的平面不共面。現有的檢測方式主要是通過對歧管的各個開口進行封堵,然后通入一定壓力的氣體后測量氣體的壓力變化,從而來判斷歧管的氣密性情況。當歧管的氣密性檢測時出現泄漏的評價時,需要對泄漏情況進行復核,避免出現造成誤判的情況而影響產品的合格率。現有技術中對歧管進行檢測后,當出現泄漏的評價后需要將歧管取下,然后在另外的設備上進行復核,這樣一來,歧管需要多經歷一次拆卸和安裝,并且還需要設置另外的復核設備,導致歧管的檢測效率降低,企業也需要配置更多的設備,從而增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歧管氣密性檢測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歧管氣密性檢測效率低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歧管氣密性檢測設備,包括機架,機架上連接有定位夾具,機架上連接有對歧管進行密封的堵頭組,機架上連接有充氣裝置,充氣裝置上連接有給歧管充氣的充氣管,所述機架上沿豎向滑動連接有上端敞口的儲水箱,儲水箱沿豎向與機架滑動連接,通過向上移動儲水箱使定位夾具可以浸沒在儲水箱內,機架上連接有驅動儲水箱移動的驅動機構。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定位夾具對歧管進行定位,并利用堵頭組對歧管的開口進出封堵,同時,將充氣管與歧管的內部連通,利用充氣裝置通過充氣管對歧管進行充氣,使歧管內的產生一定壓強的氣體,通過充氣裝置上的測壓裝置可以檢測到歧管內的氣體的壓強的變化,從而可以得出歧管是否出現泄漏的結果,如果檢測結果顯示歧管有泄漏,通過驅動機構帶動儲水箱上移,使儲水箱內的水浸沒過歧管,觀察歧管周圍是否有氣泡排出,從而對歧管有泄漏點的情況進行復核,進而再次確認歧管的氣密性是否良好。通過充氣裝置、堵頭和充氣管的設置,使歧管先進行氣體壓強的檢測,可以提高歧管氣密性的檢測的效率,利用儲水箱可以對歧管在氣體壓強檢測環節出現氣密性問題時可以立即利用浸沒水的方式進行再次確認,使歧管無需再次進行取料和定位操作,提高了歧管的檢測效率;同時也無需單獨設置一個歧管浸沒水用的檢測設備,降低了企業的設備成本。
進一步,所述機架包括橫向的支撐板,支撐板位于定位夾具的下側,支撐板的豎向投影位于儲水箱的上端敞口內,使支撐板可以浸沒到儲水箱內。通過支撐板對定位夾具進行支撐,可以增大定位夾具周圍的放置空間,從而方便操作者進行檢測操作;同時,支撐板可以對定位夾具下側的空間進行遮擋,避免歧管直接掉落進儲水箱內而增加額外的工作負擔。
進一步,所述定位夾具與支撐板可拆卸連接。采用可拆卸連接的方式,方便對定位夾具進行維修更換等操作。
進一步,所述定位夾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兩個對歧管端部進行固定的夾持機構,每個夾持機構均包括定位支撐部和移動部,移動部與定位支撐部相對設置,定位支撐部與支架靜連接,移動部與支架活動連接。通過移動部與定位支撐部的相對移動來對歧管的端部進行夾持固定,從而實現對歧管的定位。
進一步,所述移動部通過直線伸縮機構與支架連接。通過直線伸縮機構來連接移動部和支架,使移動部在直線伸縮機構的作用下可以進行直線移動,從而方便移動部可以快速的對歧管進行夾持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萬斯金屬特種成形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萬斯金屬特種成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803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