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濕垃圾干燥裝置及濕垃圾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80329.3 | 申請日: | 2020-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139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天皓;張振濤;孟祥文;張化福;楊俊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26B17/04 | 分類號: | F26B17/04;F26B21/00;F26B21/04;F26B21/08;F26B1/00;F26B25/00;A61L11/00;A61L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麗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垃圾 干燥 裝置 垃圾處理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垃圾處理技術領域,提供了濕垃圾干燥裝置及濕垃圾處理系統。濕垃圾干燥裝置,包括干燥倉,所述干燥倉內設有用以輸送濕垃圾的第一傳送帶,所述第一傳送帶設有通風孔;所述干燥倉的第一側壁外側設有熱泵干燥機構,所述熱泵干燥機構與所述干燥倉連通,用以向所述干燥倉內提供循環干燥風;濕垃圾處理系統,包括處理倉,所述處理倉內設有粉碎倉、滅菌倉和濕垃圾干燥裝置。本發明循環干燥,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資源的浪費,而且,不會有臭氣廢氣排出干燥倉,保護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垃圾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濕垃圾干燥裝置及濕垃圾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已開始執行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濕垃圾中的餐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垃圾,因含水率較高、成分復雜,需要經過烘干處理才能由“廢物”轉化為飼料或燃料等“資源”。
現有烘干技術采用燃料燃燒裝置進行烘干,存在大量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排放、資源短缺、余熱導致的熱污染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濕垃圾干燥裝置,以解決現有濕垃圾烘干裝置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濕垃圾處理系統。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一種濕垃圾干燥裝置,包括干燥倉,所述干燥倉內設有用以輸送濕垃圾的第一傳送帶,所述第一傳送帶設有通風孔;所述干燥倉的第一側壁外側設有熱泵干燥機構,所述熱泵干燥機構與所述干燥倉連通,用以向所述干燥倉內提供循環干燥風。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濕垃圾干燥裝置,通過在干燥倉的一側壁上設置熱泵干燥機構,干燥機構與干燥倉連通,并向干燥倉內提供循環干燥風,通過第一傳送帶上通風孔實現對第一傳送帶上的濕垃圾進行干燥,循環干燥,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資源的浪費,而且,不會有臭氣廢氣排出干燥倉,保護環境。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熱泵干燥機構包括送風通道和回風通道,所述送風通道的第一端的設于所述第一傳送帶所在水平面的下側,并與所述干燥倉連通;
所述回風通道的第一端設于所述第一傳送帶所在水平面的上側,并與所述干燥倉連通;
所述回風通道的第二端與所述送風通道的第二端連通。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送風通道內沿空氣流動方向依次設有第二級冷凝器和第一級冷凝器,所述回風通道內沿空氣流動方向依次設有第一級蒸發器和第二級蒸發器,所述第一級冷凝器與所述第一級蒸發器串聯,所述第二級冷凝器與所述第二級蒸發器串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級冷凝器與所述第一級蒸發器之間循環流通有第一制冷劑;所述第二級冷凝器與所述第二級蒸發器之間循環流通有第二制冷劑。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級冷凝器的出口與所述第一級蒸發器的入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設有第一級壓縮機,所述第二級冷凝器的出口與所述第二級蒸發器的入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設有第二級壓縮機。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送風通道的第一端設有送風風機,所述回風通道的第一端設有回風風機。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冷卻水塔和冷卻盤管,所述冷卻水塔的出水口與所述冷卻盤管的一端連接,所述冷卻盤管的另一端與所述冷卻水塔的進水口連接;
所述冷卻盤管設于所述回風通道內,且所述冷卻盤管設于所述回風風機與所述第一級蒸發器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回風通道內設有與所述第一級蒸發器適配的第一排水孔,所述回風通道內設有與所述第二級蒸發器適配的第二排水孔;
所述回風通道內設有擋水板,所述擋水板沿所述回風通道內空氣流動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二排水孔的下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8032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