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測量方法、系統及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60673.6 | 申請日: | 2020-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737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肖建如;馬科威;周振華;呂天予;吳志鵬;邵帥;賈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嘉奧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21/04 | 分類號: | G01B2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國中 |
| 地址: | 201304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unity3d 模型 表面 曲線 測量方法 系統 介質 | ||
1.一種基于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M1:通過射線檢測確定鼠標點在Unity3D模型表面上的起點和終點的坐標;
步驟M2:通過起點和終點的坐標連接一條線段,將線段n等分,得到n+1個點;
步驟M3:通過線段上n+1個點生成射線發射點向Unity3D模型表面投射射線,獲得每條射線和Unity3D模型表面的交點坐標,分別計算每條射線和Unity3D模型表面的交點坐標兩兩臨近點的距離;
步驟M4:根據計算得到的兩兩臨近點的距離,計算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的長度;
步驟M5:將每個發射點繞著起點終點連成的方向順時針旋轉預設角度,重復預設次數執行步驟M3至步驟M4;
步驟M6:在所有測得的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長度中,取最小值,即Unity3D模型表面起點和終點的曲線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M2包括:
步驟M2.1:將起點指向終點的向量設為向量X,將向量X均勻的分成n等分,得到n+1個點,設為Xn1、Xn2.......Xnn+1;
步驟M2.2:獲取垂直于向量X的向量N。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M3包括:
步驟M3.2:以向量X上的n+1個點為出發點,以向量N為方向,預設值L為長度,得到Pnk=Xnk+|N|*L;
步驟M3.3:以Pnk為出發點,向量N的反方向為方向,發出射線,和Unity3D模型相交,獲得點Qnk;
步驟M3.4:計算Qn1和Qn2之間的距離L1、Qn2和Qn3之間的距離L2......Qnn和Qnn+1之間的距離Ln。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M4包括:
步驟M4.1:計算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長度Length1=L1+L2+......+Ln。
5.一種基于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測量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塊M1:通過射線檢測確定鼠標點在Unity3D模型表面上的起點和終點的坐標;
模塊M2:通過起點和終點的坐標連接一條線段,將線段n等分,得到n+1個點;
模塊M3:通過線段上n+1個點生成射線發射點向Unity3D模型表面投射射線,獲得每條射線和Unity3D模型表面的交點坐標,分別計算每條射線和Unity3D模型表面的交點坐標兩兩臨近點的距離;
模塊M4:根據計算得到的兩兩臨近點的距離,計算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的長度;
模塊M5:將每個發射點繞著起點終點連成的方向順時針旋轉預設角度,重復預設次數觸發模塊M3至模塊M4執行;
模塊M6:在所有測得的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長度中,取最小值,即Unity3D模型表面起點和終點的曲線距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Unity3D模型表面曲線測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M2包括:
模塊M2.1:將起點指向終點的向量設為向量X,將向量X均勻的分成n等分,得到n+1個點,設為Xn1、Xn2.......Xnn+1;
模塊M2.2:獲取垂直于向量X的向量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嘉奧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嘉奧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6067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