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SSL VPN多服務地址共享系統及共享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60442.5 | 申請日: | 2020-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909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佳;范淵;吳永越;鄭學新;劉韜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安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9/40 | 分類號: | H04L9/40;H04L6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賈林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貿易試驗區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sl vpn 服務 地址 共享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SSL VPN多服務地址共享系統及共享方法,包括設置有SNI設置模塊的SSL VPN客戶端、設置有SNI代理模塊且與SSL VPN客戶端連接的SSL VPN服務端、分別與SNI代理模塊連接的瀏覽器和HTTPS服務;所述SNI設置模塊與SNI代理模塊連接。其地址共享方法為:一種SSL VPN多服務地址共享方法,瀏覽器客戶端或SSL VPN客戶端與SSL VPN服務端建立連接,SNI代理模塊選擇要使用的服務端證書及服務;SSL VPN服務端通過SNI代理模塊實現基于SNI字段的TCP連接分發,從而實現多個SSL VPN服務之間、SSL VPN服務與HTTPS服務之間的端口共享、瀏覽器與HTTPS服務之間的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有效的實現了HTTPS和SSL VPN使用同一個TCP端口進行通信,極少占用網絡地址資源,降低管理難度,降低應用部署的復雜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網絡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SSL VPN多服務地址共享系統及共享方法。
背景技術
在網絡環境中,IP地址和TCP端口是重要的資源。針對不同的端口,通常需要配置不同的防火墻安全策略及路由策略。在安全要求嚴格的網絡環境中,甚至不允許開放知名端口(如443)外的其它端口。服務端口的稀缺使得不同網絡應用有共享端口的需求。具體到SSL VPN,不同的組織可能使用不同的TLS證書,卻需要使用同一個IP地址和TCP端口作為Internet外網接入地址。即使對于同一個組織,也可能希望HTTPS和SSL VPN使用同一個TCP端口。
HTTPS使用SNI區分不同站點:
目前的主流HTTPS服務和瀏覽器均支持SNI技術。客戶端瀏覽器在進行TLS握手時,會將訪問的域名信息填入TLS報文的SNI字段。在服務端,用戶可以在同一個端口上使用多個證書配置多個站點,但需要確保不同站點的域名不同。HTTPS服務收到TLS報文時,先檢查其SNI字段,以此確定使用哪個證書進行TLS握手。連接建立完成后,服務同樣根據報文中的SNI字段確定用戶訪問的是哪個站點。
多地址提供多個SSL VPN服務:
服務啟動多個完全獨立的進程,每個進程監聽一個“IP+端口”。利用網絡協議棧區分發往不同進程的流量。客戶端訪問不同的SSL VPN服務時,使用的目的地址不同;服務收到客戶端的SSL報文時,根據不同地址將報文上送到不同的服務進程。
HTTPS使用SNI技術在同一個端口上提供多個站點服務。這是SNI技術的最常規用法。但是,瀏覽器不能作為SSL VPN的客戶端,SSL VPN服務也不同于HTTPS站點。瀏覽器將域名直接寫入SNI字段,區分HTTPS站點需要注冊過的真實域名,多站點需要占用多個寶貴的域名資源。而SSL VPN服務可以使用自簽名的證書,也不需要使用真實的域名區分不同服務,客戶端可以填寫自定義的SNI字段。總之,SNI技術在HTTPS多站點中的應用方式不適用于SSL VPN。
在地址上提供多個SSL VPN服務。這種做法缺點是多占用了網絡地址資源。對于不同的IP或端口,服務所在的網絡要設置不同的防火墻規則,可能還需要設置不同的NAT規則和路由轉發規則。這些規則的設置大大提高了應用部署的復雜度,增加了管理難度。
術語介紹:
SSL:Secure Sockets Layer為網絡通信提供安全及數據完整性的一種安全協議;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SSL協議的較新版本;
SNI:Server Name Indication SSL協議的一種擴展,參考RFC6066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SSL VPN多服務地址共享系統及共享方法,有效的實現了HTTPS和SSL VPN使用同一個TCP端口進行通信,減少了占用網絡地址資源,有效的降低管理難度,降低了應用部署的復雜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安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安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604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