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溫度傳感器固定裝置及空調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59374.0 | 申請日: | 2020-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3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譚雙;張新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奧克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K1/14 | 分類號: | G01K1/14;F24F11/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鞠永帥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溫度傳感器 固定 裝置 空調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溫度傳感器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座和卡簧,所述固定座具有用于容納溫度傳感器的空腔,所述卡簧包括卡簧本體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卡簧本體兩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固定座的兩端與所述卡簧本體卡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別用于與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兩端貼靠以限制所述溫度傳感器沿所述固定座的軸線方向移動。本發明的溫度傳感器固定裝置通過在卡簧的兩端分別設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以在安裝溫度傳感器時對溫度傳感器的兩端進行抵接限位,使得溫度傳感器不容易從固定座中脫落,有效地提高了溫度傳感器的裝配效率以及空調器的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溫度傳感器固定裝置及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目前,空調器通常是通過溫度去實現控制,現有的溫度傳感器在安裝過程中,為了防止溫度傳感器因振動而脫落,通常采用卡簧配合扎帶一起來實現安裝,裝配過程繁瑣且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在保證溫度傳感器不容易從固定座中脫落的情況跟下,如何提高空調器中溫度傳感器的裝配效率。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溫度傳感器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座和卡簧,所述固定座具有用于容納溫度傳感器的空腔,所述卡簧包括卡簧本體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卡簧本體兩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固定座的兩端與所述卡簧本體卡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別用于與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兩端貼靠以限制所述溫度傳感器沿所述固定座的軸線方向移動。
這樣,通過在卡簧的兩端分別設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以在安裝溫度傳感器時對溫度傳感器的兩端進行抵接限位,使得溫度傳感器不容易從固定座中脫落;同時,利用卡簧和固定座就可以將溫度傳感器固定在固定座內,而無需使用扎帶進行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溫度傳感器的裝配既簡單又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溫度傳感器的裝配效率以及空調器的生產效率;而且,溫度傳感器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裝入固定座的過程中,第二限位部或第一限位部可對溫度傳感器插入固定座內的深度進行限制,從而能夠防止出現因溫度傳感器的插入深度不夠而導致溫度傳感器的實際使用效果不佳的情況。
可選地,所述固定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別從所述固定座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伸出至所述空腔外,所述卡簧本體與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卡接;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與所述卡簧本體連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座的所述第一端的中心位置方向延伸。
如此,通過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設置在固定座之外,以增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形變范圍,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夠夾持不同長度規格的溫度傳感器,擴大了卡簧的適用范圍;同時,通過將卡簧的第一限位部朝向固定座的第一端的中間位置延伸,以保證溫度傳感器裝入固定座后,第一限位部與溫度傳感器的上端相抵接的位置靠近或位于溫度傳感器上端的中間位置,使得溫度傳感器更加不容易從固定座的上方直接拉出,進一步保證溫度傳感器安裝在固定座內時的穩固性。
可選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段和第一加強段,所述第一限位段的一端與所述卡簧本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加強段連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段與所述第一加強段共同構成鉤狀結構。
這樣,通過設置第一加強段,并將第一限位段與第一加強段共同構成鉤狀結構以增強第一限位部的結構強度,進一步保證了第一限位部與溫度傳感器之間抵接的牢固性,同時還能夠進一步防止溫度傳感器從固定座的上端拉出。
可選地,所述第一限位段與所述固定座的軸線之間的距離在所述溫度傳感器由所述第一端裝入所述固定座的方向上遞減,所述第一加強段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段的朝向所述卡簧本體的一側,且所述第一加強段在所述第一限位段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段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奧克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奧克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593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