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旱小麥選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53114.2 | 申請日: | 2020-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63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喬文臣;趙明輝;李丁;李強;孟祥海;孫書孌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H1/04 | 分類號: | A01H1/04;A01G22/2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陳炳萍 |
| 地址: | 053000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旱 小麥 選育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小麥選育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抗旱小麥選育方法,選用抗旱小麥親本材料進行雜交,得到F0代小麥,F0代小麥經連續三代自交并進行優異單株選擇之后得到F3代小麥優異單株,F3代小麥優異單株脫粒后得到F4代小麥種子,利用F4代小麥種子進行選育。本發明從兩種處理環境下的粒重綜合篩選評判角度提出了粒重抗旱指數的概念,可直接應用于小麥品種的選育中;本發明的篩選指標簡潔明了,通過抓住單個關鍵因素輔助進行小麥抗旱類品種的選育,為分析小麥品種適應干旱環境的穩定性提供了可用的單因素指標,為正確評價小麥品種的抗旱特性及抗旱類別提供了參考指標,篩選出的小麥品種材料在兩種處理環境下均具有良好的粒重穩定性和超對照特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小麥選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旱小麥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小麥種植正在向規模化方向發展,但是目前成本高、效益低已成為我國小麥生產持續發展最突出的障礙性問題。中國為缺水大國,隨著人口不斷增加、經濟發展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干旱缺水日趨嚴重,水資源顯得彌足珍貴,并且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下水漏斗嚴重威脅我們的生活環境,因此節水迫在眉睫。在各種水資源利用途徑中,農業灌溉占總量62%左右,而北方小麥灌溉占農業用水50%左右,因此小麥節水尤為關鍵。
抗旱節水好的小麥品種可在水、肥、地、工等四方面降低規模化種植成本,小麥節水不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可提高小麥品種的品質。目前多項研究表明粒重選擇在后代選擇中具有高效性的特點,發明人利用粒重選擇的這一優勢研發一種抗旱小麥選育方法。
發明內容
基于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抗旱小麥選育方法,本發明從水處理組和抗旱處理組兩種環境下的粒重綜合篩選評判角度提出了粒重抗旱指數的概念,可直接應用于抗旱小麥品種選育,指標簡潔明了,抓住單個關鍵因素輔助進行小麥抗旱類品種的選育,為正確評價品種的抗旱特性及抗旱類別提供了參考指標。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旱小麥選育方法,選用抗旱小麥親本材料進行雜交,得到F0代小麥,F0代小麥經連續三代自交并進行優異單株選擇之后得到F3代小麥優異單株,F3代小麥優異單株脫粒后得到F4代小麥種子,利用F4代小麥種子進行如下選育階段:
S1:種植
釆用點播的方式播種F4代小麥種子,點播株距為3.3cm,行距為25cm,每間隔5-10個種植點種植一個對照材料作為選擇參照物,對照材料為抗旱小麥品種材料;在田間自然干旱環境下,將同一批小麥材料分為水處理組和抗旱處理組,水處理組在足墑出苗的基礎上,在全生育期灌2水,灌水量為100-120m3/畝,抗旱處理組在足墑出苗的基礎上,在全生育期不灌水;
S2:在灌漿期對田間表現穩定的F4代小麥株系材料進行穩定性和一致性篩選,將單株間性狀差異明顯的單株比例小于3%的株系材料選為收獲株系,同時選擇5-10株單株作為保留單株;
S3:收獲時,收獲步驟S2中的保留單株并對保留單株進行編號,隨后對步驟S2中的收獲株系去除性狀差異明顯的單株后進行混收,同時收獲對照材料;
S4:對步驟S3中收獲的株系進行脫粒考種,脫粒之后,對種子進行粒重抗旱指數測定,選取粒重抗旱指數達標的小麥種子進行產量測定,同時對粒重抗旱指數達標的小麥單株繼續重復步驟S1至步驟S4的優勢后代選育過程;
S5:產量測定
S5.1:種植步驟S4中粒重抗旱指數達標的小麥種子材料,每間隔5-10個種植點種植一個對照材料作為選擇參照物,對照材料為抗旱小麥品種材料,種植標準為25萬株/畝,每批材料的種植面積為10m2,在田間自然干旱環境下,將同一批產量測定材料分為水處理組和抗旱處理組,水處理組在足墑出苗的基礎上,在全生育期灌2水,灌水量為100-120m3/畝,抗旱處理組在足墑出苗的基礎上,在全生育期不灌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未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531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