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粉塵凈化方法及粉塵凈化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50237.0 | 申請日: | 2020-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206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傅旭明;肖中元;王躍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34 | 分類號: | B01J20/34;B01J20/20;B01D53/02;B01D46/00;B07B9/00;B07B1/28;B01D4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趙煥 | 
| 地址: | 410006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粉塵 凈化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粉塵凈化方法及粉塵凈化裝置,其中粉塵凈化方法包括步驟:A1、通過振動篩對活性炭去除顆粒處理,所述振動篩上設有風刀;A2、通過振動篩下游的風選除塵工藝進行活性炭去除顆粒處理;A3、通過粉塵收集裝置收集所述振動篩和所述風篩的去除后的粉塵。在本申請提供的粉塵凈化方法中,通過設置振動篩去除活性炭中小于1.2mm的小顆粒,在振動篩后段使用風刀去除大顆粒活性炭表面殘余的部分細微粉塵,再經過振動篩出口風篩深度去除大顆粒活性炭表面殘余的細微粉塵,因此,本申請提供的粉塵凈化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活性炭煙氣凈化的粉塵排放濃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粉塵凈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粉塵凈化方法。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粉塵凈化裝置。
背景技術
對活性炭內普通粉粒體的分級通常是采用篩分法,然而目前最細的篩網孔徑也只有20μm左右(即600目左右),而對于直徑1μm以上的粒子可通過直接攔截效果進行捕捉。而不到1μm的粒子要通過慣性撞擊以及擴散攔截效果進行捕捉。
根據活性炭的工藝原理,從吸附塔出來的活性炭吸附后,通過直接攔截,慣性撞擊以及擴散攔截等過程,活性炭表面及孔隙中夾雜大量粉塵等細微顆粒。進入解析塔后經過高溫解析的作用還會產生大量的活性炭超細顆粒,例如不到1μm的粒子。解析之后經過篩分去除了一部分細微顆粒(篩網的孔隙1.2mm),但是附著在活性炭表面及孔隙中的超細顆粒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下很難去除,導致活性炭煙氣凈化的粉塵排放濃度較高。
因此,如何降低活性炭煙氣凈化的粉塵排放濃度,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粉塵凈化方法,以降低活性炭煙氣凈化的粉塵排放濃度。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粉塵凈化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粉塵凈化方法,包括步驟:
A1、通過振動篩對活性炭去除顆粒處理,所述振動篩上設有風刀;
A2、通過振動篩下游的風選除塵工藝進行活性炭去除顆粒處理;
A3、通過粉塵收集裝置收集所述振動篩和所述風篩的去除后的粉塵。
優選地,所述步驟A2中,所述風選除塵工藝包括用于風選除塵的風篩。
一種粉塵凈化裝置,包括粉塵收集裝置、風刀、振動篩及與所述振動篩出料口連接的風篩,所述粉塵收集裝置用于收集所述振動篩和所述風篩的粉塵,所述風刀安裝在所述振動篩上。
優選地,所述振動篩上設有至少一排所述風刀。
優選地,所述風篩包括:
篩箱,所述篩箱上設有抽風口和進風口;
設置在所述篩箱內的流化板,所述流化板上布有自送風裝置處送來的風吹出的出風篩孔,所述進風口將送風裝置處送來的風導流至所述出風篩孔;
設置在所述篩箱頂端的布料裝置,所述抽風口與所述粉塵收集裝置連通。
優選地,所述流化板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一流化板及與所述第一流化板底端邊緣密封連接,且與所述第一流化板下表面形成的第一進風腔室,所述第一流化板上設有所述出風篩孔,所述第一流化板至少為一個,所述第一流化板的頂端與所述布料裝置的出口正對,所述第一流化板的底端相對于所述第一流化板的頂端遠離所述布料裝置設置;
所述進風口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進風腔室輸送氣體的第一進風口;
所述第一流化板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一流化板呈倒V型設置,且頂端連接形成倒V型結構的尖端,兩個所述第一流化板形成的尖端與所述布料裝置的出口中心正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502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