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249969.8 | 申請日: | 2020-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31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彥紅;孫元;周亦胄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1G47/00 | 分類號: | C01G47/00;B01F1/00;B01D9/02;B01D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潤律師事務所 11522 | 代理人: | 張宗濤;梁永芳 |
| 地址: | 11001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錸酸銨 提純 系統(tǒng) | ||
1.一種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熱溶解釜(1)、冷凝結晶釜(2),所述加熱溶解釜(1)的第一出液口(11)與所述冷凝結晶釜(2)的第一進液口(21)通過過濾部件(3)可選擇的貫通連接,所述冷凝結晶釜(2)的壁體上設有第一冷卻管(261),所述第一冷卻管(261)中流通第一冷卻介質以對所述冷凝結晶釜(2)中的錸酸銨溶液進行冷卻,所述第一冷卻介質與錸酸銨的溶劑相同,還包括泵送部件(4),所述泵送部件(4)連接于所述冷凝結晶釜(2)的第二出液口(22)與所述加熱溶解釜(1)的第二進液口(12)之間,以將處于所述冷凝結晶釜(2)中的結晶完畢的溶液以及所述第一冷卻管(261)中換熱后的第一冷卻介質泵送入所述加熱溶解釜(1)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結晶釜(2)的外周設有第一保溫層(23),所述泵送部件(4)與所述第一冷卻管(261)之間的管路以及所述泵送部件(4)與所述第二進液口(12)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第二保溫層。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溫層(23)采用保溫碳氈制作形成,和/或,第二保溫層采用保溫碳氈制作形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結晶釜(2)內設有升降機構(24)、結晶過濾板(25),在錸酸銨溶液結晶完畢后,所述升降機構(24)能夠驅動所述結晶過濾板(25)在釜底于釜底之間升降。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結晶釜(2)和/或所述加熱溶解釜(1)中還設有超聲波發(fā)生器(5)。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真空收集裝置(6),所述真空收集裝置(6)包括收集頭(61)、真空發(fā)生器(62),所述真空發(fā)生器(62)在運行時產(chǎn)生真空以通過所述收集頭(61)收集所述結晶過濾板(25)上結晶的錸酸銨晶體。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溶解釜(1)的壁體上設有加熱部件(13),所述加熱部件(13)圍繞所述加熱溶解釜(1)的周壁環(huán)形敷設,所述加熱溶解釜(1)的壁體構造有晶體加熱烘干腔(14),所述加熱烘干腔(14)圍繞所述加熱部件(13)遠離所述加熱溶解釜(1)的外周側環(huán)形敷設,所述真空收集裝置(6)收集的錸酸銨晶體能夠被輸送至所述加熱烘干腔(14)內。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部件(13)包括石墨或者感應線圈。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結晶釜(2)的壁體上還設有第二冷卻管(262),所述第二冷卻管(262)與所述第一冷卻管(261)的流路相互獨立,所述第二冷卻管(262)中流通第二冷卻介質,以在所述第一冷卻管(261)將所述錸酸銨溶液的溫度降低到第一預設溫度后,將所述錸酸銨溶液由所述第一預設溫度降低到第二預設溫度。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錸酸銨提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進液口(12)上還構造有補液口(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4996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