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焦斑焦深可變貝塞爾光束激光加工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49968.3 | 申請日: | 2020-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058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楊合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27/09 | 分類號: | G02B27/09;G02B27/28;B23K26/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艷 |
| 地址: | 710119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焦深 可變 貝塞爾 光束 激光 加工 系統 方法 | ||
1.一種焦斑焦深可變的貝塞爾光束激光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1)及依次設置在激光器出射光路中的擴束鏡(3)、光闌(5)、波片(6)、變焦透鏡(7)、正軸棱錐(9)和透鏡(10);
所述擴束鏡(3)用于將激光器出射的光束擴展勻化;所述光闌(5)用于濾去擴展勻化后光束的雜散光;所述波片(6)用于調制激光偏振態;所述變焦透鏡(7)與正軸棱錐(9)用于產生具有目標焦斑焦深的貝塞爾光束,通過調節變焦透鏡(7)的焦距及其與正軸棱錐(9)之間的距離實現;所述透鏡(10)用于將具有目標焦斑焦深的貝塞爾光束聚焦后作用于工件表面;變焦透鏡(7)的焦距與貝塞爾光束的焦斑R關系如下:
R=(n-1)γf (1)
其中n為正軸棱錐的折射率,γ為正軸棱錐的錐角,f為變焦透鏡的焦距;變焦透鏡(7)與正軸棱錐(9)之間的距離與貝塞爾光束的焦深Z關系如下:
其中,M2代表激光器的光束質量,λ為激光器的輸出波長,d為變焦透鏡到正軸棱錐之間的距離,D為進入變焦透鏡之前光斑直徑,n為正軸棱錐的折射率,γ為正軸棱錐的錐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焦斑焦深可變的貝塞爾光束激光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高精密位移臺(8),所述變焦透鏡(7)置于高精密位移臺上;通過高精密位移臺調節變焦透鏡(7)與正軸棱錐(9)之間的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焦斑焦深可變的貝塞爾光束激光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反射鏡(2)與第二反射鏡(4),所述第一反射鏡(2)位于激光器(1)與擴束鏡(3)之間,所述第二反射鏡(4)位于擴束鏡(3)與光闌(5)之間,第一反射鏡(2)與入射光束呈45°角放置,第二反射鏡(4)與入射光束呈45°角放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焦斑焦深可變的貝塞爾光束激光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變焦透鏡(7)包括沿光路依次設置的負透鏡組和正透鏡組。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焦斑焦深可變的貝塞爾光束激光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束鏡(3)包括沿光路依次設置的凹透鏡和凸透鏡。
6.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焦斑焦深可變的貝塞爾光束激光加工系統實現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從激光器(1)發出的激光依次到達擴束鏡(3)及光闌(5);
步驟2、將光闌(5)的孔徑調至光斑直徑大小,激光通過光闌(5)后進入波片(6),之后進入變焦透鏡(7)及正軸棱錐(9);
步驟3、調節變焦透鏡(7)的焦距及變焦透鏡(7)與正軸棱錐(9)之間的距離,獲得具有目標焦斑焦深的貝塞爾光束;
步驟4、正軸棱錐(9)產生的具有目標焦斑焦深的貝塞爾光束經過透鏡(10)聚焦后作用于加工工件進行激光微細加工;步驟3中按照下述公式調節變焦透鏡(7)的焦距及變焦透鏡(7)與正軸棱錐(9)之間的距離以獲得具有目標焦斑焦深的貝塞爾光束;
變焦透鏡(7)的焦距與貝塞爾光束的焦斑R關系如下:
R=(n-1)γf (1)
其中n為正軸棱錐的折射率,γ為正軸棱錐的錐角,f為變焦透鏡的焦距;
變焦透鏡(7)與正軸棱錐(9)之間的距離與貝塞爾光束的焦深Z關系如下:
其中,M2代表激光器的光束質量,λ為激光器的輸出波長,d為變焦透鏡到正軸棱錐之間的距離,D為進入變焦透鏡之前光斑直徑,n為正軸棱錐的折射率,γ為正軸棱錐的錐角。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激光器(1)發出的激光首先到達與光傳播方向成45°角放置的第一反射鏡(2),被反射后到達擴束鏡(3),隨后進入與光傳播方向成45°角放置的第二反射鏡(4),反射光進入光闌(5);
步驟2中通過如下調節使得激光通過光闌(5):將光闌(5)的孔徑調至光斑直徑大小,首先將其放在第二反射鏡(4)后a點處,調節第一反射鏡(2)使激光通過光闌(5)的中心,隨后將光闌(5)放在第二反射鏡(4)后b點處,調節第二反射鏡(4),使激光通過光闌(5)的中心;然后將光闌(5)固定在第二反射鏡(4)后a點處位置,其中a點距第二反射鏡(4)的距離小于b點距第二反射鏡(4)的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4996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