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節距移動的測量基底及其制備方法、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49233.0 | 申請日: | 2020-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042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宋毅;劉勝;桂成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11/14 | 分類號: | G01B11/14;G01B11/02;G03F7/20;H01L21/027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琦旖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移動 測量 基底 及其 制備 方法 測量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光學測量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節距移動的測量基底及其制備方法、測量方法。測量基底上設置有測量標記,測量標記包括多個標記單元并構成周期性的第一光柵結構;每個標記單元包括2n個標記線條并構成非對稱型的第二光柵結構。制備方法包括設計測量模板、光刻、犧牲層掩膜、沉積、刻蝕。用于節距移動的測量方法包括制備測量基底,采集并根據測量基底產生的+1階、?1階衍射光的光強,獲得節距移動的大小。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針對節距移動的測量手段分辨率較低、測量速度較慢的問題,能夠實現高速、無損測量,提高測量的靈敏度和分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測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節距移動的測量基底及其制備方法、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在半導體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等領域,功能器件的微加工首先通過光刻將掩膜版上的圖案復刻在光刻膠上;然后再通過后續的刻蝕、清洗等工藝將圖案傳遞到基底,制成需要加工的結構。由于受到光的衍射極限的限制,光刻所能加工的最小器件線寬是一定的。為了實現更高的器件集成度,就需要實現更小的加工線寬和節距,這樣就需要通過其他的加工工藝來縮減光刻后的線寬和節距。其中,自對準雙重成像技術就是一種常用的手段,可以將原來結構的一個節距變為兩個節距,從而實現兩倍的更高集成度。但是,由于加工工藝的復雜性,新生成的兩個節距的大小可能會不一致,這種誤差通常被稱為節距移動(Pitchwalk),會引起和其他層之間的套刻對準誤差,進而影響良率。
目前針對節距移動的測量手段主要是掃描電子顯微鏡,但是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缺點在于測量速度慢,不適合用于實時測量;并且在測量中難以準確區分兩個相鄰節距,導致測量錯誤。另外基于建模仿真的光學測量也可以實現對節距移動的測量,但是由于自對準雙重成像技術中節距移動通常是納米級別,所以光學測量的靈敏度和信號串擾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光學測量的分辨率。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用于節距移動的測量基底及其制備方法、測量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針對節距移動的測量手段分辨率較低、測量速度較慢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節距移動的測量基底,所述測量基底上設置有測量標記,所述測量標記包括多個標記單元,多個所述標記單元構成周期性的第一光柵結構;
每個所述標記單元包括2n個標記線條,2n個所述標記線條構成非對稱型的第二光柵結構。
優選的,所述第一光柵結構的周期與測量節距移動的入射光的波長相同。
優選的,所述標記線條的線寬與實際器件單元的線寬相同,所述第一方向與實際器件單元的方向一致。
優選的,每個所述標記單元中的任意兩個相鄰的標記線條之間的節距均不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上述測量基底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設計測量模板;
所述測量模板包括多個模板單元,多個所述模板單元構成周期性的光柵結構;每個所述模板單元包括n個模板線條;
步驟2、將所述測量模板通過光刻復制到光刻膠上;
步驟3、光刻圖案通過刻蝕轉移到犧牲層上形成掩膜;
步驟4、針對每一個所述模板線條,以所述模板線條為核心,通過沉積形成兩個微線條;
步驟5、所述微線條通過刻蝕轉移到功能層,形成所述測量標記。
優選的,每個所述模板單元中的n個所述模板線條的線寬等差設置,位于中間位置的模板線條的線寬與實際器件單元的線寬相同;每個所述模板單元中的n個所述模板線條的周期相同,所述模板線條的周期與實際器件單元的周期相同。
優選的,所述測量模板和實際器件單元放置在同一個掩膜板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492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