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佩戴的癲癇患者數字助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48246.6 | 申請日: | 2020-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628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9 |
| 發明(設計)人: | 霍光研;王玉平;張禮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
| 主分類號: | G16H40/60 | 分類號: | G16H40/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 地址: | 10005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佩戴 癲癇 患者 數字 助理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佩戴的癲癇患者數字助理系統,至少包括:供患者佩戴的第一數據采集終端,其能夠用于采集癲癇患者的生理數據;云端服務器,其能夠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第一數據采集終端;供醫護人員使用的移動終端,其能夠通信地耦合至所述云端服務器,所述癲癇患者數字助理系統還包括通信地耦合至所述云端服務器,且能夠在患者癲癇發作時采集患者的視頻數據的第二數據采集終端,所述移動終端能夠根據所述視頻數據建立能夠表征癲癇患者形態的三維卡通虛擬模型,其中:所述三維虛擬卡通模型能夠被劃分為若干個發作區域,每一個發作區域均配置有至少一個具有若干個能夠表征患者具體部位的動作特征的發作形式的發作形式對話框。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用數字助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佩戴的癲癇患者數字助理系統。
背景技術
癲癇是一種腦功能障礙綜合癥。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顯示,癲癇的患病率在5.0‰~11.2‰,目前全球大約有5000萬的癲癇患者。我國的癲癇患病率為7.2‰,目前大約有900萬的癲癇患者。癲癇發作具有長期性,反復性,不可預測的特點。癲癇病人一旦發病,如不能及時治療,就可能導致腦水腫,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大多數的癲癇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而長期頻繁服藥會損害癲癇患者的認知功能或者給其他中樞神經系統帶來毒副作用。因此,癲癇發作時,需要對癲癇發作的形式進行記錄以用于評估癲癇的類型,進而能夠輔助醫護人員確定患者的病灶。因此,現有技術中,已存在諸多能夠對癲癇發作的形式進行分類的方法和系統。
例如,公開號為CN105046273A的專利文獻,其公開了一種基于多尺度樣本熵的癲癇腦皮層電圖信號分類方法,包括信號獲取與預處理模塊、特征計算與提取模塊、分類模塊。信號獲取與預處理模塊主要對信號進行濾波與偽跡去除;特征計算與提取模塊采用多尺度樣本熵對正常腦皮層電圖信號和癲癇腦皮層電圖信號進行分析,并選取適當的信道與尺度因子作為特征輸入;分類模塊利用支持向量機對癲癇腦皮層電圖信號進行分類檢測,支持向量機算法將發作狀態轉換為二分類問題,降低了計算復雜度,同時具有良好的實時性。該發明可以用于癲癇的檢測與預警,有很高的敏感度、特異性和準確率。現有技術中,對癲癇發作形式的分類可以通過對腦電圖數據、局部肌肉運動形式(例如眼瞼肌肉陣攣)等進行分析而確定的。但是通過腦電圖或肌電圖對癲癇發作進行分類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針對某些肌陣攣發作和某種痙攣發作時,兩者的腦電圖具有相似的表現形式,此時,通過腦電圖是無法對癲癇的發作形式進行確定的,只能通過采集的視頻數據確定其動作的快慢以確定是何種癲癇發作。還例如,某些癲癇發作的腦電圖存在肌電偽差和晃動偽差,此時只能通過視頻數據查看癲癇發作時患者身體各部位的具體動作才能夠確定癲癇的發作形式。本申請通過配置發作形式對話框,癲癇的具體發作形式能夠被羅列在發作形式對話框中,醫護人員可以根據其實際觀察到的發作形式對發作形式對話框中的具體發作形式進行勾選以完成癲癇發作形式的記錄。因此,本申請旨在提供一種能夠對癲癇患者癲癇發作時的視頻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處理的數字助理系統。
此外,一方面由于對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存在差異;另一方面由于發明人做出本發明時研究了大量文獻和專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詳細羅列所有的細節與內容,然而這絕非本發明不具備這些現有技術的特征,相反本發明已經具備現有技術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請人保留在背景技術中增加相關現有技術之權利。
發明內容
如本文所用的詞語“模塊”描述任一種硬件、軟件或軟硬件組合,其能夠執行與“模塊”相關聯的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未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482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