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接口建立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46987.0 | 申請日: | 2014-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421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1 |
| 發明(設計)人: | 藺波;菲利普·賴寧格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6/10 | 分類號: | H04W76/10;H04W76/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億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陳霽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口 建立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接口建立方法,該方法包括:服務節點向錨節點發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服務節點與錨節點之間的第一接口,服務節點接收錨節點發送的響應于第一指示信息的響應信息;或者,服務節點接收錨節點發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第一接口,并且響應于第一指示信息,服務節點向錨節點發送響應信息。本發明使得終端與服務節點的無線連接能夠終結在錨節點,當終端在同一錨節點下更換服務節點時,終端的接口無需切換,從而降低了切換引起的核心網的信令負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接口建立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用戶終端(UE,User?Equipment)的日益增多,現有的無線通信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無線通信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提升無線通信系統的系統容量,提升系統容量可以采取增設基站的方法來實現,典型的做法是在一個宏小區內密集地部屬很多小型基站,從而形成更多地微小區。但是大多數的UE只會連接到一個基站,由該基站為UE提供無線通信服務,為描述簡便,將為UE提供無線通信服務的基站稱為UE的服務節點。
現有技術中,當UE從一個小區移動到另一個小區,或者,當UE由一個基站的覆蓋區域移動到另一個基站的覆蓋區域,或者,當UE發現無線鏈路失敗(RLF,Radio?LinkFailure)時,UE可能進行服務節點的切換,即UE的服務節點從一個基站更換為另一個基站。由于服務節點與移動管理實體(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之間通過控制面接口相連接,服務節點與SGW(Serving?Gateway,服務網關)之間通過用戶面接口相連接,當UE的服務節點發生切換后,就需要新的服務節點和MME之間發送信令更新服務節點與MME之間的S1控制面連接,同時MME和SGW之間也需要發送信令更新服務節點與SGW之間的S1用戶面連接,這樣每次切換過程會帶來至少4條消息,當基站數量部署密度增加時,切換數量急劇增加,從而引起核心網信令負荷急劇增加;同時,每個服務節點和MME之間通過控制面接口相連接,當MME有尋呼消息要發送時,MME就會向該尋呼消息對應的TA(tracking?area,跟蹤區)區域內所有基站發送尋呼消息,從而導致核心網信令負荷急劇增加。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接口建立方法及裝置,能夠降低核心網的信令負荷。
在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接口建立方法,該方法包括:
服務節點向錨節點發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服務節點與所述錨節點之間的第一接口,所述服務節點接收所述錨節點發送的響應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響應信息;或者,
服務節點接收錨節點發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第一接口,并且響應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服務節點向所述錨節點發送響應信息;
所述第一接口至少包括所述服務節點和所述錨節點之間的控制面接口;所述控制面接口至少用于傳輸用戶終端的無線資源控制RRC消息,所述錨節點和移動管理設備MME建立接口連接,所述服務節點和所述用戶終端建立空中接口連接;所述用戶終端的RRC消息中的信令無線承載1SRB1或信令無線承載2SRB2承載的所述RRC消息由所述錨節點提供服務;所述用戶終端的信令無線承載0SRB0承載的所述RRC消息由所述服務節點提供服務。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服務節點接收用戶終端發送的上行RRC消息,所述上行RRC消息包括:SRB0承載的RRC消息、SRB1承載的RRC消息或SRB2承載的RRC消息;所述服務節點將所述上行RRC消息中的SRB0進行處理,或,將所述上行RRC消息中的SRB1承載的RRC消息或SRB2承載的RRC消息通過所述第一接口發送至所述錨節點進行處理;和/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469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