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烯烴氫甲酰化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30468.5 | 申請日: | 2020-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29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郭雷;曲順利;楊璐;鹿曉斌;王芳;王江濤;吳桐;賀同強;趙彩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45/50 | 分類號: | C07C45/50;C07C47/02;C07C47/12;B01J1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東城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烯烴 氫甲酰 化裝 方法 | ||
1.一種烯烴氫甲酰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的裝置包括反應裝置;
所述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反應裝置之前的氣泡發生裝置;
所述方法包括:烯烴、合成氣和催化劑進入氣泡發生裝置進行氣泡化處理后,進入反應裝置進行氫甲酰化反應;
其中,所述氣泡化處理產生的氣泡尺寸為50~2000 n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泡發生裝置直接與反應裝置通過法蘭對接,或者,所述氣泡發生裝置通過管道與反應裝置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長度≤2 m。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長度≤1 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裝置內的下部設置有進料管;所述進料管為螺旋管、彎管或直管;所述進料管的進料方向為非徑向;所述反應裝置的頂部設置有出氣管;所述出氣管上設置有出氣調節閥;所述反應裝置的底部設置有出料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多級反應裝置;每級所述反應裝置之前均設置有氣泡發生裝置;每級所述反應裝置的出氣管與后一級氣泡發生裝置相連;每級所述反應裝置的出料管與后一級氣泡發生裝置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裝置的級數為2~3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分別與每級氣泡發生裝置連接的合成氣管;所述合成氣管上設置有合成氣進料調節閥;所述裝置還包括與第一級氣泡發生裝置相連的烯烴進料管;所述裝置還包括與第一級氣泡發生裝置相連的催化劑循環管;所述裝置還包括與反應裝置相連的換熱裝置;第一級所述反應裝置的換熱裝置為外部換熱器;第一級所述反應裝置的換熱器出料管同時與第二氣泡發生裝置和第一氣泡發生裝置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氫甲酰化反應的溫度為70~100℃;所述氫甲酰化反應的壓力為1~2 MPa;所述氫甲酰化反應的停留時間為1~20 h。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包括貴金屬催化劑和催化劑配體。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溶解于有機溶劑中,呈液態體系參與催化反應。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所述烯烴、合成氣和催化劑經第一氣泡發生裝置進行第一氣泡化處理后,進入第一反應裝置進行第一氫甲酰化反應;
(2)從第一反應裝置的出料管抽出反應物料,經換熱器換熱后部分反應物料循環至第一氣泡發生裝置;剩余部分反應物料進入第二氣泡發生裝置,與第一反應裝置的出氣管排出的未反應氣體以及合成氣在第二氣泡發生裝置中進行第二氣泡化處理后,進入第二反應裝置進行第二氫甲酰化反應;
其中步驟(2)中換熱后循環的部分反應物料與步驟(1)中烯烴的質量比為6~12:1。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3):
(3)所述第二反應裝置的出料管的反應物料進入第三氣泡發生裝置,與第二反應裝置的出氣管排出的未反應氣體以及合成氣在第三氣泡發生裝置進行第三氣泡化處理后,進入第三反應裝置進行第三氫甲酰化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3046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