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夾取研磨珠的工具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25664.3 | 申請日: | 2020-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406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宇飛;宋東光;鄒劍鋒;劉展舒;陸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B01L9/00;C12N15/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謝泳祥 |
| 地址: | 528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研磨 工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夾取研磨珠的工具,包括外殼體,所述外殼體內設置有腔體,所述外殼體的頂面設置有與所述腔體相互連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外殼體的底面設置有與所述腔體相互連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外殼體的頂部設置有按壓組件,所述腔體內設置有傳動組件,所述外殼體的底部設置有夾取組件,本發明單次可夾取多個研磨珠,縮短了實驗準備所需要的時間,并且整個過程更加快捷,觀察更加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實驗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夾取研磨珠的工具。
背景技術
在生物實驗過程中,當需要使用研磨儀提取DNA作業時,需要將研磨珠放進離心管中,一般操作都是用鑷子或手直接將研磨珠放進離心管中,現在大多數的實驗操作更加規范,都是采用鑷子鑷取研磨珠的操作方法,此方法適用于數量較少的實驗要求,因為研磨珠本身為球型物體,傳統鑷子的夾取端較小,并且鑷子的兩側與被夾物體接觸面積過小,導致物體容易脫落,抓取物體較慢,影響實驗操作進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夾取研磨珠的工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一個或多個技術問題,至少提供一種有益的選擇或創造條件。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夾取研磨珠的工具,包括外殼體,所述外殼體內設置有腔體,所述外殼體的頂面設置有與所述腔體相互連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外殼體的底面設置有與所述腔體相互連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外殼體的頂部設置有按壓組件,所述腔體內設置有傳動組件,所述外殼體的底部設置有夾取組件,其中:所述按壓組件包括按壓桿、限位肩與彈簧,所述按壓桿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彈簧套接于所述按壓桿上,所述彈簧的頂端與所述限位肩的底側相抵,所述彈簧的底端與所述外殼體的頂面相抵;所述傳動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腔體內的傳動齒條、傳動齒輪、從動齒條與傳動桿,所述按壓桿的底端連接于所述傳動齒條上,所述從動齒條滑動連接于所述腔體的側壁上,所述從動齒條沿豎直方向來回運動,所述傳動齒輪通過軸承連接于所述腔體的側壁上,所述傳動齒條、從動齒條分別與所述傳動齒輪相互嚙合,所述傳動齒條與所述從動齒條相互平行,所述傳動桿固定連接于所述從動齒條上;所述夾取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腔體內的扭簧、左夾板與右夾板,所述左夾板的頂側鉸接于所述傳動桿上,所述右夾板的頂側鉸接于所述傳動桿上,所述扭簧的一個力臂固定連接于所述左夾板上,所述扭簧的另一個力臂固定連接于所述右夾板上,所述左夾板的底部伸出所述第二通孔并形成左夾取部,所述右夾板的底部伸出所述第二通孔并形成右夾取部,當所述按壓桿向下運動時,所述左夾取部與所述右夾取部相互靠近,當所述按壓桿向上運動時,所述左夾取部與所述右夾取部相互遠離。
該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左夾取部與右夾取部之間形成了一個可夾緊研磨珠的夾緊空間,當需要夾取研磨珠時,下壓按壓桿,彈簧被壓縮,按壓桿帶動傳動齒條下移,由于傳動齒條、從動齒條與傳動齒輪相互嚙合,傳動齒輪轉動并帶動從動齒條向上運動,傳動桿跟隨從動齒條向上運動,扭簧在自然狀態下兩個力臂呈撐開狀態,使得左夾板與右夾板相互分開,并與第二通孔的內側壁相抵,當傳動桿帶動左夾板與右夾板上移時,扭簧呈扭轉狀態,并且左夾取部與夾取部相互靠近,可對研磨珠進行夾緊,單次可夾取多個研磨珠,并且此操作方法更加便于觀察,如傳統的使用鑷子時通常為俯視操作,而利用本發明的工具可平視操作,操作時更加穩定,當需要將研磨珠放開時,撤去按壓桿的壓力即可,彈簧復原,左夾板與右夾板下移并相互遠離,扭簧恢復至自然狀態,整個過程更加快捷,縮短了實驗準備所需要的時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夾板的形狀為開口朝向所述右夾板一側的弧形結構。左夾板的形狀設計可更好地貼合研磨珠的外表面,進一步提高對研磨珠的夾緊效果。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右夾板的形狀為開口朝向所述左夾板一側的弧形結構。同樣的,右夾板的形狀設計可更好地貼合研磨珠的外表面,與左夾板共同形成一個圓形的夾緊空間,進一步提高對研磨珠的夾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未經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2566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