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鍋爐污泥摻燒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25636.1 | 申請日: | 2020-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573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6 |
| 發明(設計)人: | 蘭祥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藍禾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G7/00 | 分類號: | F23G7/00;F23K3/00;C02F11/13;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無錫風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馮霞霞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長***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鍋爐 污泥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鍋爐污泥摻燒裝置,包括送料筒,所述送料筒的內腔設有送料機構,所述送料筒的筒壁腔內設有換熱管架且換熱管架的換熱管上設有散熱翅片,所述送料筒的上端呈均勻等間距設有排濕管且排濕管的下端貫穿送料筒并延伸至其內腔,所述送料筒的下方設有傳動機構和擠壓筒。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鍋爐污泥摻燒裝置,設有換熱管架和螺旋送機構,通過換熱管將熱量傳導給螺旋送料桿攪拌推送的污泥,將污泥中的水分烘干,便于后期的焚燒,提高工作效率,設有傳動機構和擠壓機構,可對污泥進行定型處理,通過傳動機構帶動擠壓機構對污泥進行擠壓定型處理,便于焚燒爐的摻燒。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泥摻燒處理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鍋爐污泥摻燒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口的日益增加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越來越大。生活垃圾滲瀝液在厭氧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污泥,這些污泥處理率、處理處置水平都較低;大部分污泥經過重力濃縮、機械脫水后被填埋處置,難以達到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隨著污泥處理技術的成熟及環保要求的提高,污泥外運進填埋廠填埋越來越受限制。
污泥經螺旋輸送機輸送至受料斗內,再經受料斗排送入爐內,處于這一過程中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水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燃燒爐內將會嚴重降低污泥摻燒的燃燒效率,故此,我們提出一種鍋爐污泥摻燒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鍋爐污泥摻燒裝置,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鍋爐污泥摻燒裝置,包括送料筒,所述送料筒的上方設有污泥罐,所述污泥罐的下料口與送料筒的上端連接,所述送料筒的內腔設有送料機構,所述送料筒的筒壁腔內設有換熱管架且換熱管架的換熱管上設有散熱翅片,所述換熱管架的左端與出氣管連接且出氣管的上端貫穿送料筒的內腔并延伸至其上方,所述送料筒的上端呈均勻等間距設有排濕管且排濕管的下端貫穿送料筒并延伸至其內腔,所述送料筒的下方設有傳動機構和擠壓筒,所述傳動機構與送料機構嚙合連接,所述傳動機構上卡接有限位機構且限位機構與送料筒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送料筒的下端設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下端與擠壓筒的上端連接,所述擠壓筒上設有排料口,且擠壓筒的右側設有焚燒爐,所述焚燒爐上設有連接管且連接管與送料筒筒壁內腔設有的換熱管架連接,所述焚燒爐的左端設有導料板且導料板位于排料口的下方,所述傳動機構與位于擠壓筒內腔的擠壓機構固定連接且擠壓機構上設有拉動機構,所述拉動機構的下方設有滑動機構且滑動機構與擠壓筒的筒壁滑動卡接。
優選的,所述送料機構主要結構有驅動電機和螺旋送料桿,所述驅動電機位于送料筒的左側且與其左端固定連接,所述螺旋送料桿轉動設置在送料筒的內腔,所述螺旋送料桿的左端與蝸桿的右端固定連接且蝸桿的左端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傳動機構主要結構有渦輪和從動齒輪,所述送料筒的內腔且位于蝸桿的下方轉動設有渦輪,所述渦輪與蝸桿嚙合連接,且渦輪固定設有主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位于送料筒的下方且其上端貫穿箱送料筒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內腔與主動齒輪嚙合連接,所述從動齒輪上活動設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遠離從動齒輪的一端與滑動桿活動連接,所述滑動桿上滑動卡接有限位機構,且滑動桿的右端與擠壓機構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限位機構主要結構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設有兩組且兩組固定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上呈上下設有弧度貼合面和半圓貼合面,所述半圓貼合面的內腔設有滑動卡接條,所述滑動桿上設有與滑動卡接條相適配的滑動卡接槽。
優選的,所述擠壓機構主要結構有擠壓柱,所述擠壓柱的右端上滑動設有擠壓板,所述擠壓板的內腔設有滑動柱,所述滑動柱的左端位于擠壓柱的內腔且與第一彈簧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左端與擠壓柱固定連接,所述擠壓柱的右端設有插接柱。
優選的,所述擠壓柱上的插接柱呈環形均勻等間距排列,所述擠壓板上設有與插接柱相適配的穿過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藍禾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藍禾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256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