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WM控制信號的產生方法、電路及芯片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24296.0 | 申請日: | 2020-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66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1 |
| 發明(設計)人: | 白濤;周浩;曹李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7/08 | 分類號: | H03K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 地址: | 21501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wm 控制 信號 產生 方法 電路 芯片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PWM控制信號的產生方法、電路及芯片,其中,該方法包括:獲取初始時間信號;對初始時間信號進行多級延時操作,產生與多級延遲操作一一對應的多個定時信號,其中,不同的定時信號精度相同、相位不同;對多個定時信號進行PWM調制,產生多個與定時信號一一對應的多個PWM控制信號;對多個PWM控制信號進行多相位PWM邏輯整合,得到目標精度的PWM控制信號。通過實施本發明,能夠通過低精度時鐘信號得到任意脈寬寬度的高精度PWM控制信號,運算簡捷,簡化了數字電路的設計難度,降低了數字電路的實現難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電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PWM控制信號的產生方法、電路及芯片。
背景技術
脈沖寬度調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作為一種利用數字信號對模擬電路進行控制的有效模擬控制方式,在很多的應用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測量、通信、各種功率控制與變換等相關的技術領域。PWM可以根據相應載荷的變化來調制晶體管基極或MOS管柵極的偏置,以實現晶體管或MOS管導通時間的改變,從而實現開關穩壓電源或者恒流源輸出的改變。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多種脈沖寬度調制技術,其中包括:相電壓控制PWM、脈寬PWM法、隨機PWM、SPWM法、線電壓控制PWM等,均可以通過調整PWM的周期、PWM的占空比而達到控制充電電流的目的。然而現有脈沖寬度調制技術若想使PWM輸出的脈寬調制信號更精準,通常需要更高精度的定時信號。在數字電路中,定時信號一般表現為時鐘信號,而高速的時鐘信號,不但難以獲得,還可能要引進PLL等特定的精密電路,因此,若想得到高精度PWM信號需要較高的設計要求,且實現難度較大。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獲得高精度PWM信號的難度較大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PWM控制信號的產生方法、電路及芯片。
根據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PWM控制信號的產生方法,包括:獲取初始時間信號;對所述初始時間信號進行多級延時操作,產生與多級延遲操作一一對應的多個定時信號,其中,不同的所述定時信號精度相同、相位不同;對多個所述定時信號進行PWM調制,產生多個與所述定時信號一一對應的多個PWM控制信號;對多個所述PWM控制信號進行多相位PWM邏輯整合,得到目標精度的PWM控制信號。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對所述初始時間信號進行多級延時操作,產生與多級延遲操作一一對應的多個定時信號的步驟,包括:確定延時單元的級數以及各級延時單元的延時時長;將所述初始時間信號輸入至對應所述級數的所述延時單元,所述延時單元對應所述延時時長對所述初始時間信號進行延時,得到對應延時級數和延時時長的多個定時信號。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將所述初始時間信號輸入至對應所述級數的所述延時單元,所述延時單元對應的所述延時時長對所述初始時間信號進行延時,得到對應延時級數和延時時長的多個定時信號的步驟,包括:將所述初始時間信號輸入到第1級延時單元,以所述初始時間信號為基準利用所述第1級延時單元按照第1延時時長對所述初始時間信號進行延時,得到第1定時信號;將第n定時信號輸入到第n+1級延時單元,以所述第n定時信號為基準利用所述第n+1級延時單元按照第n+1延時時長對所述初始時間信號進行延時,得到第n+1定時信號,其中,n取2至N的整數,N為所述級數。
結合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實施方式中,每一級的延時時長均相同。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實施方式中,所述對多個所述定時信號進行PWM調制,產生多個與所述定時信號一一對應的多個PWM控制信號,包括:以所述對應延時級數和延時時長的定時信號為基準,對所述定時信號進行PWM調制;根據所述PWM調制,產生對應所述級數的PWM控制信號,所述級數的PWM控制信號之間的相位差異與所述級數的定時信號之間的相位差異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242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