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多通道觸發的單顆粒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20214.5 | 申請日: | 2020-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50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馬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梨薯(廈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34 | 分類號: | C12M1/34;C12M1/3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丘鴻超;蔡學俊 |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廈門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通道 觸發 顆粒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多通道觸發的單顆粒檢測方法,在單顆粒檢測設備上設置多個傳感器,選擇其中多個傳感器對應的檢測通道作為觸發通道,通過多通道觸發對待檢測液流中的樣品進行多通道同時采集,然后對采集到的全部信息進行處理,得出完整的檢測報告。該方法有利于提高檢測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可以應用于多種已知病毒復雜體系的檢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納米鞘流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多通道觸發的單顆粒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單顆粒檢測技術,如流式細胞術、納米流式檢測技術是對單個顆粒進行分析的檢測技術。它可以快速測量、存儲、顯示懸浮在液體中的分散的顆粒的一系列重要的物理、生物、化學方面的特征測量。
目前的流式檢測技術,依然保留了流式細胞儀的檢測方法,利用多個傳感器對單顆粒的散射和多種熒光進行同時測定。通常需要選擇一個觸發通道,通過設定閾值能明顯區分探測區是否存在顆粒。當有顆粒經過的時候,觸發通道的信號超過閾值水平,所有通道開始采樣,進行數據記錄和分析;沒有顆粒經過的時候,觸發通道的信號低于閾值水平,所有通道不采樣,不進行數據記錄。這種方式方法在針對細胞或顆粒進行檢測時高效可行,但是有很多體系,內容物非常復雜,我們需要同時檢測多種組分,需要同時檢測顆粒和其他大分子的信號,我們無法找到一個通道來觸發這多個組分,例如在病毒的體系中,單個完整病毒同時具有顆粒和DNA的信號,病毒空殼只有顆粒的信號,而游離的DNA沒有顆粒的信號而只有DNA的信號。而傳統的單通道觸發已經無法同時檢測到這三種組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多通道觸發的單顆粒檢測方法,該方法有利于提高檢測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多通道觸發的單顆粒檢測方法,在單顆粒檢測設備上設置多個傳感器,選擇其中多個傳感器對應的檢測通道作為觸發通道,通過多通道觸發對待檢測液流中的樣品進行多通道同時采集,然后對采集到的全部信息進行處理,得出完整的檢測報告。
進一步地,對選擇作為觸發通道的各傳感器對應的檢測通道分別設定觸發閾值,在檢測過程中,只要其中任意一個觸發通道的信號達到觸發閾值,都將打開所有檢測通道開始采集,通過多通道采集待檢測液流中的樣品完整的數據信息;然后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提取有用的數據,整合多通道數據,得出最終完整的檢測報告。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傳感器包括散射傳感器和熒光傳感器,以通過多通道同時采集待檢測液流中的樣品的散射信號和熒光信號的多個波段數據。
進一步地,該方法應用于病毒體系檢測,在檢測包含病毒、病毒空殼或游離DNA的待檢測液流過程中,將可以檢測出顆粒信號的散射光通道和DNA信號的熒光通道一起作為觸發通道,只要有一個檢測通道被顆粒信號或DNA信號觸發,都打開所有檢測通道進行采集,以清晰分辨出以下三種組分:具有顆粒和DNA信號的單個完整病毒,只有顆粒信號的病毒空殼,或者只有DNA信號的游離DNA。
進一步地,所述多通道觸發通過電路實現,即對輸入信號經過包括限幅選擇、位置選擇和同步選擇的條件篩選,然后進行信號處理,再對處理后的信號進行觸發控制,完成信號的最終采集和處理。
進一步地,所述多通道觸發按如下方法實現:進行實時數據全程采樣,然后通過后期的多通道觸發算法來實現采集信號的數據處理和分析。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種基于多通道觸發的單顆粒檢測方法,該方法通過多通道觸發對如病毒體系等包含多個組分的待檢測液流進行多通道采集,可以同時分辨病毒的不同組分,應用于多種已知病毒復雜體系的檢測,克服了現有流式檢測技術的漏檢問題,提高了單顆粒檢測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檢測方法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病毒體系三種組分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梨薯(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梨薯(廈門)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2021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