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前轉的方法、源節點設備和目標節點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9499.0 | 申請日: | 2020-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532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佳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36/00 | 分類號: | H04W36/00;H04W36/08;H04W4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思超 |
| 地址: | 523857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 方法 節點 設備 目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數據前轉的方法、源節點設備和目標節點設備,其中,應用于源節點設備的方法包括:若遠端終端設備UE從當前所屬的第一通信鏈路切換至第二通信鏈路,則基于數據前轉相關配置向目標節點設備進行數據前轉;其中,第一通信鏈路為遠端UE與源節點設備間的鏈路,第二通信鏈路為遠端UE與目標節點設備間的鏈路,源節點設備和目標節點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為中繼UE。本發明實施例,可以使基于旁鏈路傳輸的中繼架構系統中的遠端UE在不同路徑間切換時,其數據能夠正確的由源節點前轉到目標節點,從而保障了遠端UE的業務連續性,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提高了系統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前轉的方法、源節點設備和目標節點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支持旁鏈路(Sidelink,SL,也可稱之為側鏈路、副鏈路或邊鏈路等)傳輸。SL用于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之間不通過網絡設備直接進行數據傳輸,如圖1所示。
在網絡層L3 SL中繼(relay)架構通信系統中,遠端UE(remote UE)通過其與中繼UE(relay UE)之間的旁鏈路,由relay UE將其數據與網絡設備之間進行轉發,如圖2所示。在該場景中,remote UE和網絡設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relay UE起到數據中轉作用。
上述L3 SL relay架構中的remote UE的數據前轉,無法到達relay UE。如此,會導致remote UE的數據在路徑切換過程中無法進行正常的傳輸,造成業務中斷,降低了用戶體驗。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為SL relay架構中的remote UE的數據前轉,無法到達relay UE,導致remote UE的數據在路徑切換過程中無法進行正常的傳輸,造成業務中斷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前轉的方法,應用于源節點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若遠端終端設備UE從當前所屬的第一通信鏈路切換至第二通信鏈路,則基于數據前轉相關配置向目標節點設備進行數據前轉;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鏈路為所述遠端UE與所述源節點設備間的鏈路,所述第二通信鏈路為所述遠端UE與所述目標節點設備間的鏈路,所述源節點設備和所述目標節點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為中繼UE。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源節點設備,所述源節點設備包括:
前轉模塊,用于在遠端終端設備UE從當前所屬的第一通信鏈路切換至第二通信鏈路的情況下,基于數據前轉相關配置向目標節點設備進行數據前轉;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鏈路為所述遠端UE與所述源節點設備間的鏈路,所述第二通信鏈路為所述遠端UE與所述目標節點設備間的鏈路,所述源節點設備和所述目標節點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為中繼UE。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源節點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第五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前轉的方法,應用于目標節點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若遠端終端設備UE從當前所屬的第一通信鏈路切換至第二通信鏈路,則接收源節點設備基于數據前轉相關配置進行前轉的分組數據匯聚協議PDCP數據包;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鏈路為所述遠端UE與所述源節點設備間的鏈路,所述第二通信鏈路為所述遠端UE與所述目標節點設備間的鏈路,所述源節點設備和所述目標節點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為中繼UE。
第六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目標節點設備,所述目標節點設備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94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