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模塊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18940.3 | 申請日: | 2020-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58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趙鋰;李茂林;趙昕;趙德天;郝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4/00 | 分類號: | E04H4/00;E04H4/04;E04H4/12;E04H1/12;E03C1/02;F16L3/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程虹 |
| 地址: | 10004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化 集成 游泳池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模塊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統,屬于泳池建造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泳池建造施工時間長、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現有管道安裝結構不穩定,抗震效果差,水處理系統靈活性差,輔助設施用房現場施工難度大,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本發明模塊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統,包括模塊化泳池式池體、水處理系統和管道系統;模塊化泳池式池體包括池體框架結構、池體模塊化構件和泳池底板;池體模塊化構件連接到池體框架結構上形成模塊化泳池式池體的側壁。本發明的游泳池系統場地適應性大,安裝方式簡便,人工成本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泳池建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模塊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游泳池是在地面上進行土建施工,這類泳池安裝時間長,安裝過程需要使用沉重的設備,在工地上裝配錯誤的風險極大,易發生尺寸偏差、池體結構破裂或泄露,還容易因池水的氧化侵蝕作用而影響使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模塊化拼裝游泳池技術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已推廣數年之久,該技術從大型專業的游泳場館到中小型泳池、SPA及私人會所等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國多采用于臨時性游泳場館,同時技術、做法參差不齊,質量無法保障。該技術在國內沒有成熟的行業標準或公認的優質技術;目前國內拼裝游泳池多為塑料制品,池水深度不可以超過1.5m,僅可以作為臨時游泳池使用;國外引進的技術存在較多本地化的問題。
例如,游泳池行業普遍對池水采用循環凈化處理,以保障池水符合衛生要求。傳統游泳池的水處理系統通常是將各水處理單元統一布置在機房內,并按處理流程順序設置。該布置方法便于單獨的設備檢修和更換,但存在以下缺點:空間利用率低,機房整體場地浪費面積較大;設備需在現場砌筑基礎上組裝、調試等,施工布置繁雜,工期較長;設備布置靈活性較差,設備間擺放、組合受場地空間限制,需根據現場情況針對性布置。輔助設施用房的施工形式以現場施工為主,整體勞動強度較大,現場管理復雜混亂,施工周期長,成本較高且工程質量難以保證。現有管道安裝系統的支撐和抗震性能較差,在發生地震時,容易發生管道破裂,造成水體外流,有可能導致線路短路和起火等風險。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分析,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模塊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統,至少能夠解決以下問題之一:(1)泳池建造施工時間長、消耗大量人力物力;(2)管道安裝結構不穩定,抗震效果差,管道安裝復雜;(3)現有游泳池水處理系統靈活性差;(4)泳池輔助設施用房現場施工難度大,周期長,質量難以保證。
本發明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模塊化集成式游泳池系統,包括模塊化泳池式池體、水處理系統和管道系統;模塊化泳池式池體包括池體框架結構、池體模塊化構件和泳池底板;池體模塊化構件連接到池體框架結構上形成模塊化泳池式池體的側壁。
進一步的,池體模塊化構件包括立板總成、長支撐架、水溝、水溝托架和底板支撐架;水溝設置在立板總成的上部,水溝用作溢水槽和/或調節水池;底板支撐架設置在立板總成的底部,且垂直于立板總成;底板支撐架一端與立板總成連接,另一端與長支撐架連接;長支撐架一端與底板支撐架連接,另一端與立板總成連接,且長支撐架的長度可調節;水溝托架支撐在水溝和立板總成之間。
進一步的,長支撐架與立板總成之間設置中支撐架;中支撐架一端與長支撐架的中部連接,另一端與立板總成連接,中支撐架用于支撐長支撐架。
進一步的,水處理系統包括機殼、水處理單元和控制單元,水處理單元、控制單元安裝在機殼內,通過控制單元控制水處理單元的運行,機殼上開設有供管道通過的通孔,水處理單元通過管道與池體連接。
進一步的,水處理單元包括循環單元、過濾單元和消毒單元;池體內的池水經循環單元、過濾單元、消毒單元處理后流回池體;循環單元為整個水處理系統提供動力;控制單元能夠根據水處理系統的負荷變化調整循環單元的循環量。
進一步的,水處理單元還包括加熱單元,加熱單元能夠給池水提供熱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89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