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室內給排水管線的快速布置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7834.3 | 申請日: | 2020-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605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廖曉濤;何忠華;劉北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18;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陳法君 |
| 地址: | 610063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室內 排水 管線 快速 布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室內給排水管線的快速布置方法,所述布置方法至少包括:S1:建立BIM結構模型,基于CAD圖紙和/或結構計算模型數據信息完成BIM結構模型建立;S2:完成BIM結構模型中給排水管線數據提取,并導出為圖紙;S3:基于步驟S2中導出的圖紙,完成給排水構件的預制;S4:基于步驟S3中完成預制的給排水構件,完成待施工區域給排水管線的組裝布置。通過本發明公開的室內給排水管線的快速布置方法,實現了基于BIM結構模型的給排水管線的數據獲取,并基于相應給排水管線數據完成管線或管路中各結構構件的預制,并基于預制的管路構件實現了給排水管路的快速組裝布置。從而節省了大量的工作量,并避免了相應的材料浪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室內給排水管線的快速布置方法。
背景技術
給水排水系統是為人們的生活、生產、市政和消防提供用水和廢水排除設施的總稱。
給排水系統是任何建筑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建筑物的給排水系統包括生活給水系統、生活排水系統和消防系統,這幾個系統都是樓宇自動化系統重要的監控對象。
目前,在針對給排水管線進行施工布置時,往往是根據建筑的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圖紙并使用標準管件進行管線的組合布置施工。但是,在使用傳統方法進行管線布置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為標準管件不能滿足特定情形需求而出現需要進行大量切割和拼接的情形,從而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并造成了相應的材料浪費。
因此,亟需一種新的能夠省時省力省料管線布置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室內給排水管線的快速布置方法,通過本方法實現了特定建筑結構內給排水管線涉及的給排水構件的預制,從而在后期施工布置時,能夠完成管線的快速組裝。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室內給排水管線的快速布置方法,所述布置方法至少包括:S1:建立BIM結構模型,基于CAD圖紙和/或結構計算模型數據信息完成BIM結構模型建立;S2:完成BIM結構模型中給排水管線數據提取,并導出為圖紙;S3:基于步驟S2中導出的圖紙,完成給排水構件的預制;S4:基于步驟S3中完成預制的給排水構件,完成待施工區域給排水管線的組裝布置。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步驟S1中,所述BIM結構模型至少包括待施工場地的建筑結構構件以及給排水管線構件。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2中,對給排水管線數據提取和導出分區域進行,并對各區域圖紙分別標記。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2中的給排水管線數據至少包括管路長度信息數據、管路直徑信息、管路厚度信息和管路間連接點信息。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3中給排水構件包括管路構件和連接構件。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3中的給排水構件的預制過程為基于各區域圖紙分別完成相應區域給排水構件的制備和儲存。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步驟S3中,完成預制的各給排水構件上還設有基于BIM結構模型中給排水管線連接關系的連接標識信息。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4中給排水管線的組裝和布置過程包括基于待施工區域的位置信息,完成對應區域預制給排水構件的提取,并對各構件組裝布置形成給排水管線。
前述本發明主方案及其各進一步選擇方案可以自由組合以形成多個方案,均為本發明可采用并要求保護的方案;且本發明,(各非沖突選擇)選擇之間以及和其他選擇之間也可以自由組合。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了解本發明方案后根據現有技術和公知常識可明了有多種組合,均為本發明所要保護的技術方案,在此不做窮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783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