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連鑄板坯表面縱裂紋在線預測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7692.0 | 申請日: | 2020-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211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幸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南方連鑄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1/16 | 分類號: | B22D1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玉琦;曹素云 |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鑄板坯 表面 裂紋 在線 預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連鑄板坯表面縱裂紋在線預測的方法,包括:在結晶器壁面上設置多個溫度檢測點;對所述溫度檢測點的溫度進行檢測;對連鑄板坯表面的縱裂紋進行在線預測,包括:獲取同一行中的溫度最低點以及在當前時刻與上一時刻的溫度差值超過臨界閾值的溫度檢測點,若獲取的兩個溫度檢測點在同一位置,則將其作為第一異常點;獲取所述同一行下方的相鄰行中的溫度最低點,若相鄰行的溫度最低點與所述第一異常點位于同一列,則將相鄰行的溫度最低點作為第二異常點;記錄第一異常點和第二異常點的溫度開始下降時間差,將時間差除以兩行之間的間距所得數值與拉速比較,得到連鑄坯表面是否產生縱裂紋。本發明提高了縱裂紋預測準確率和預測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煉鋼連鑄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連鑄板坯表面縱裂紋在線預測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連鑄技術的飛速發展及熱送熱裝和直接軋制工藝的應用,對鑄坯質量預測精確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冷態取樣和檢測的傳統鑄坯質量判定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鋼廠的需要。而要對各種類型和大小的缺陷進行在線全面檢測,又需要一整套技術復雜且昂貴的設備及大量的維護工作,鑄坯質量在線預測方法及系統得到廣泛應用。
在連鑄生產過程中,表面縱裂是影響鑄機產量和連鑄坯質量的主要缺陷。研究表明,鑄坯出現縱裂紋,從本質上來說是由于結晶器內彎月面區域坯殼生長的不均勻性,而結晶器內的坯殼受力又是很復雜的,當坯殼受力超過其臨界應力時,不均勻的傳熱會使很薄的坯殼不規律地脫開結晶器壁,脫離區域的回熱會使得熱應力提高,可能導致鑄坯的表面縱裂紋。表面縱向裂紋通常出現在連鑄坯寬面中部且平行于澆鑄方向,見于板坯寬面中部或接近寬度1/4處的大范圍內,長度從幾十毫米到通坯長不等。
對于板坯結晶器,在結晶器整個寬度上應保持均勻的熱流密度,尤其在彎液面區更是如此,可以根據結晶器專家系統的熱流場分布圖判斷坯殼在結晶器內生長是否均勻,當熱流分布明顯不均勻的時候,出現鑄坯裂紋的機率就會明顯增大,但單純通過熱流分布圖進行判定,預報準確率難以保證,尚需開發新的預測手段。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鑄板坯表面縱裂紋在線預測的方法,以解決現有單純通過熱流分布圖判定預報的準確率難以保證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連鑄板坯表面縱裂紋在線預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結晶器壁面上設置多個溫度檢測點,且多個溫度檢測點呈矩形陣列形式排布,所述矩形陣列至少包括兩行;
每間隔設定時間對所述溫度檢測點的溫度進行檢測;
根據溫度檢測點的溫度對連鑄板坯表面的縱裂紋進行在線預測,包括:獲取同一行中的溫度最低點以及在當前時刻與上一時刻的溫度差值超過臨界閾值的溫度檢測點,若獲取的兩個溫度檢測點在同一位置,則將其作為第一異常點;獲取所述同一行下方的相鄰行中的溫度最低點,若相鄰行的溫度最低點與所述第一異常點位于同一列,則將相鄰行的溫度最低點作為第二異常點;記錄第一異常點和第二異常點的溫度開始下降時間差,將所述時間差除以兩行之間的間距所得數值與拉速比較,得到連鑄坯表面是否產生縱裂紋。
優選地,每間隔設定時間對所述溫度檢測點的溫度進行檢測,包括:在所述溫度檢測點埋入熱電偶;通過溫度檢測系統讀取所述熱電偶的溫度檢測值,得到溫度檢測點的溫度。
優選地,將所述時間差除以兩行之間的間距所得數值與拉速比較,得到連鑄坯表面是否產生縱裂紋,包括:若所得數值與拉速之間的差值超過預設閾值,則連鑄坯表面未產生縱裂紋;若所得數值與拉速之間的差值未超過預設閾值,則連鑄坯表面產生了縱裂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南方連鑄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冶南方連鑄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76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