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供水控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6856.8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955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霍湘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霍湘云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8002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供水 控制 裝置 | ||
在用水點附近的墻壁或天棚上固定信號傳感器1;信號傳感器1的輸出端通過導線或無線信號信號接收器2、無線信號接收器3,與延時控制器4的輸入端連接;延時控制器4的輸出端接驅動器5、電磁閥6;電磁閥6串接在水龍頭和水表之間。延時控制器4可設定為連續觸發模式,即當人體未離去之前,延時控制器4一直處于被觸發狀態,驅動器5驅動電磁閥6開啟供水。僅當人體離去,信號傳感器1的輸出信號消失后,電磁閥6方可進入關閉狀態,停止供水。即使忘記關閉水龍頭的閥門,也不至于跑水事故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供水控制裝置,特別是用于樓宇住宅供水系統,防止因忘關閥門,造成停水再來水時跑水事故發生的裝置。
背景技術
樓宇住宅的供水系統,經常存在停水問題。如果一旦在停水期間忘關閥門,恢復供水后就會造成跑水事故,導致水的浪費、自家或鄰里的財產損失事故發生。為解決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曾有很多人研發出防跑水閥門,但多是利用停水后水壓降低,將閥門關閉的原理制作,雖然在沒有水壓時可以將閥門關閉,能夠避免停水再來水造成跑水事故的發生,但由于這類閥門一旦制成后,形狀單一,無法滿足家庭對水龍頭外觀的美感需求,因而一直不能得到普及,停水期間忘關閥門,恢復供水后就會造成跑水事故的問題也就一直得不到解決。
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社會提供一種既能避免停水再來水時防跑水事故發生,又可滿足家庭對水龍頭外觀美感需求的裝置,讓廣大用戶可以選擇任何外觀的水龍頭,或在不必更換現有水龍頭的前提下,方便地實現防止樓宇住宅供水系統跑水事故發生之目的。
發明內容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方法是,在用水點附近的墻壁或天棚上固定信號傳感器1;信號傳感器1的輸出端通過導線或無線信號信號接收器2、無線信號接收器3,與延時控制器4的輸入端連接;延時控制器4的輸出端接驅動器5、電磁閥6;所述的電磁閥6串接在水龍頭和水表之間。當人體接近用水點時,信號傳感器1有信號輸出。信號傳感器1的輸出信號,通過導線或無線信號信號接收器2、無線信號接收器3、延時控制器4的輸入端,使延時控制器4被觸發,與之連接的驅動器5驅動電磁閥6打開供水。延時控制器4可設定為連續觸發模式,即當人體未離去之前,延時控制器4一直處于被觸發狀態,驅動器5一直驅動電磁閥6開啟供水。僅當人體離去,信號傳感器1的輸出信號消失后,電磁閥6方可進入關閉狀態,停止供水。從而實現了人近出水,人離水停。當停水再來水時,即使忘記關閉水龍頭的閥門,也不至于跑水事故發生。
發明優點
依本發明制作的裝置,實現了人近出水,人離水停。當停水再來水時,即使忘記關閉水龍頭的閥門,也不至于跑水事故發生。由于電磁閥6可直接串接在水龍頭入水口和主閥門之間,老用戶不需更換現有的水龍頭,新用戶選擇水龍頭時可以隨意根據自己對功能和外觀的喜好做出選擇,從而使家家戶戶方便的解決在忘記關閉水龍頭的情況下,停水再來水時造成跑水的問題
附圖說明
附圖1是采用手動開關作為傳感器,通過導線方式和延時控制器連接的防跑水裝置方案示意圖。
附圖2是采用手動開關作為傳感器,通過無線發射器、無線接收器,和延時控制器連接的防跑水裝置方案示意圖。
附圖3采用人體熱式紅外模塊作為傳感器,通過導線方式和延時控制器連接的防跑水裝置方案示意圖。
附圖4是采用人體熱式紅外模塊作為傳感器,通過無線發射器、無線接收器,和延時控制器連接的防跑水裝置方案示意圖。
附圖5采用超聲模塊作為傳感器,通過導線方式和延時控制器連接的防跑水裝置方案示意圖。
附圖6是采用超聲模塊作為傳感器,通過無線發射器、無線接收器,和延時控制器連接的防跑水裝置方案示意圖。
附圖7是采用自發電開關作為傳感器,通過無線發射器、無線接收器,和延時控制器連接的防跑水裝置方案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霍湘云,未經霍湘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68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