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家居智能給水系統及其智能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4963.7 | 申請日: | 2020-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43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顏偉陽;祝偉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圣都家居裝飾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5/02 | 分類號: | G05B15/02;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創智卓英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唐超文 |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石***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家居 智能 給水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家居智能給水系統及其智能控制方法,通過設置的控制芯片、水管開合裝置、紅外感應器和流速傳感器,在所述水管所連接的水龍頭上還設置有紅外感應器,所述紅外感應器通過導線連接所述控制芯片;使用時,當紅外感應器感應到有人時,則所述控制芯片將所述水管開合裝置打開,即球體的連通口調整為打開狀態;當所述紅外感應器感應不到有人時,且所述流速傳感器未檢測到水流(即球體出水端的流速傳感器感應到有水留過),同時水流時間大于X分鐘時,所述控制芯片啟動所述水管開合裝置閉合,即所述控制芯片啟動所述電機,并使得所述電機的轉動端轉動所述球體,使得所述球體的連通口進行關閉;從而實現當沒有人的時候,水龍頭長時間打開造成水資源浪費的情況,同時減少水龍頭的水持續流失造成積水,甚至對家庭造成水淹的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家居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家居智能給水系統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因停水后將水龍頭打開后忘記關閉,當用戶離開或外出時,家中無人的情況下,自來水又恢復正常供水,由此會造成打開的水龍頭持續流水,就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甚至是屋內被水淹沒產生較大的家庭財產損失;因此需要一種能夠在停水后忘關水龍頭后,能夠在來水后自動關閉水管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家居智能給水系統,用于實現當自來水停水后,家里沒人且水龍頭打開的情況下,能夠自動將水管關閉。
本發明提供一種家居智能給水系統,包括:控制芯片、水管開合裝置、紅外感應器和流速傳感器,所述水管開合裝置設在所述水管內壁,所述水管的出水端連接有水龍頭,所述水龍頭上設置有紅外感應器,所述水管內壁設有流速傳感器,所述流速傳感器位于所述水管開合裝置的出水端,所述流速傳感器和所述紅外感應器均通過導線連接控制芯片,所述水管開合裝置通過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水管的流通狀態。
優選地,所述水管開合裝置包括球體和電機,所述球體設在水管的內壁,所述水管的周向外壁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驅動端貫穿所述水管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水管內,且所述驅動端遠離電機的一端和所述球體的上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球體上設置有連通口;所述控制芯片和電機均設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固定在所述水管的外側壁,所述球體和所述電機的驅動端之間連接有連接桿,所述水管的內壁設置有貫穿孔,所述連接桿和所述貫穿孔之間設置有密封層。
優選的,所述水管內壁上貫穿連通有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靠近所述球體的入口端設置;所述第一引流管遠離所述水管的一端連通沉渣倉,所述沉渣倉遠離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一端設有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遠離所述沉渣倉的一端連通設有積水倉。
優選的,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內壁上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相對的一面貫穿設有擋板,所述擋板從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內腔延伸至所述引流管的周向外壁,所述擋板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周向外壁的一端連接伸縮驅動器;所述擋板和所述第一引流管之間設置有密封層。
優選的,所述沉渣倉其中一側設有開口,所述開口用于可拆卸的連接沉渣收集籃,所述沉渣收集籃靠近開口的一側設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四周設有密封條,所述密封條用于將所述密封板的四周和所述開口的內壁密封;所述密封板遠離所述沉渣收集籃的一側設有把手。
優選的,所述沉渣倉的內底部設置有墊塊,所述墊塊用于所述沉渣收集籃的下底面墊起;所述沉渣收集籃的上方設為敞開結構,所述沉渣收集籃的上方用于接收所述水管內流經的沉渣。
優選的,所述積水倉、所述沉渣收集籃的內底部均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和伸縮驅動器均和所述控制芯片通過導線連接。
優選的,所述球體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設置有流速傳感器,所述流速傳感器均設在所述水管內壁上,并經導線連通所述控制芯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圣都家居裝飾有限公司,未經圣都家居裝飾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496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