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214344.8 | 申請日: | 2020-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39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炳;周政;張鋒;李磊;孟為民;王寶榮;楊高東;羅華勛;楊國強;田洪舟;曹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延長反應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72;C02F1/74;C02F103/28;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47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外置 界面 造紙 污水處理 系統 處理 方法 | ||
1.一種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格柵集水池、第一
道混凝沉降池、斜篩、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以及換熱器、預熱器、濕式氧化反應器,所述換熱器上設置有第一進口、第一出口、第二進口、第二出口;所述濕式氧化反應器的側壁設置有進料口,所述濕式氧化反應器的頂部設置有氧化水出口,所述進料口連接有用于分散破碎氣體成氣泡的微界面發生器,所述微界面發生器上設置有液相進口以及氣相進口,所述氣相進口連接有空壓機,所述微界面發生器為氣動式微界面發生器,所述微界面發生器的數量為一個以上,從上到下依次并列設置;
其中,所述第一進口與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連通,所述第一出口通過所述預熱器與所述微界面發生器上的液相進口連通,所述第二進口與所述氧化水出口連通,所述第二出口連接有曝氣生物濾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系統還包括污泥池,所述污泥池同時與所述第一道混凝沉降池以及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混凝沉降池為兩個以上互相串聯組成;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為兩個以上互相串聯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包括由上至下設置的三層過濾層,每層過濾層填充有絮凝物質。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系統還包括離子交換器,所述離子交換器與所述曝氣生物濾池連接,用于中和污水中的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系統還包括COD濃度監測裝置和消毒池,所述COD濃度監測裝置連接所述離子交換器用于監測水質合格后排入消毒池,所述COD濃度監測裝置同時與所述曝氣生物濾池連接,用于將不合格的水返回所述曝氣生物濾池中再處理。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COD濃度監測裝置和所述消毒池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所述COD濃度監測裝置和所述曝氣生物濾池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
8.采用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紙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造紙污水先進入格柵集水池后去除大尺寸的漂浮物和懸浮物,緊接著進入第一道混凝沉降池中使污水中SS污染物絮凝沉降,通過第一道混凝沉降后的污水進入斜篩中回收水中的纖維,經過斜篩后的污水再進入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中進行處理;
經過上述步驟處理后的污水經過加熱后進入微界面發生器內,同時在微界面發生器內通入壓縮空氣或氧氣,經過分散破碎后的微氣泡與污水在微界面發生器內充分乳化后進入濕式氧化反應器內進行濕式氧化處理;
所述濕式氧化處理后的產物經過換熱冷卻后進入曝氣生物濾池中進行生物氧化處理。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濕式氧化處理的反應溫度為170-180℃,反應壓力3-3.5MPa。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濕式氧化處理的反應溫度為175℃,反應壓力為3.2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延長反應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延長反應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434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