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過冷水動態冰蓄冷設備及其制冰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4305.8 | 申請日: | 2020-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801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彤;徐長鋒;連培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高精機電設備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5C1/14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71 | 代理人: | 滿群 |
| 地址: | 523070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水 動態 冰蓄冷 設備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過冷水動態冰蓄冷設備及其制冰方法,所述過冷水動態冰蓄冷設備包括通過管道兩兩連接的蓄冷裝置、蓄冰槽及水泵,水在過冷水動態蓄冷設備內循環,在蓄冷裝置內冷卻為過冷水后進入蓄冰槽,蓄冰槽內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重新進入蓄冷裝置內進行冷卻。本發明所涉及的設備的制冰方法能在蓄冷池內實現動態制冰功能且在蓄冷池內冰融化成水后重新進入過冷卻器內實現循環制冰,同時在過冷卻器制作過冷水過程中,內筒不會因為內筒壁結冰而產生冰堵現象。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冰蓄冷空調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過冷水動態冰蓄冷設備及其制冰方法。
背景技術
冰蓄冷作為一種有效地削峰填谷手段,近年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技術分別為靜態冰蓄冷和動態冰蓄冷。過冷水動態冰蓄冷是動態冰蓄冷技術的一種,其核心思想是想讓水在過冷卻器中降溫到0℃的過冷狀態而不發生相變,在蓄冷槽中消除過冷狀態,低于0℃的水發生相變,成為0℃的冰,從而把顯熱轉化為潛熱儲存起來,實現動態制冰。
但是過冷水動態冰蓄冷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容易發生冰堵現象,即水在過冷卻器壁面逐漸形成冰層從而造成冰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解決過冷水動態冰蓄冷技術控制難度大、易發生冰堵的問題的過冷水動態冰蓄冷設備,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解決制冰復雜且易發生冰堵的問題的冰蓄冷設備的制冰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過冷水動態冰蓄冷設備,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通過管道兩兩連接的蓄冷裝置、蓄冰槽及水泵,水在過冷水動態蓄冷設備內循環,在蓄冷裝置內冷卻為過冷水后進入蓄冰槽,蓄冰槽內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重新進入蓄冷裝置內進行冷卻;
所述蓄冷裝置包括制冷系統、豎向式過冷卻器,所述過冷卻器進水口通過管路與所述水泵連接,出水口通過管路與所述蓄冰槽連接,所述制冷系統供應制冷劑至過冷卻器。
作為優選:所述過冷卻器包括外筒、套裝在外筒內部的內筒、貫穿所述外筒與內筒軸線的中心傳動軸、固設在中心傳動軸上的若干葉片以及與中心傳動軸連接的旋轉電機,所述外筒與內筒之間存有一定的間隙,形成腔體,所述外筒筒體分別穿設有制冷劑進口與制冷劑出口,所述制冷系統供應的制冷劑從所述制冷劑進口進入腔體,在腔體內循環流動與內筒壁進行熱交換后從所述制冷劑出口流出腔體;
所述過冷卻器進水口與出水口與內筒內腔連接,水進入內筒內腔與內筒壁進行熱交換后形成過冷水。
作為優選:中心傳動軸靠近進水口一端設有單層或多層次且每一層繞軸線均勻布設有若干枚葉片。
作為優選:所述葉片為塑料葉片或金屬葉片。
作為優選:所述內筒內壁做成光滑表面。
作為優選:所述蓄冷裝置與水泵之間還設有過濾裝置,提高進入蓄冷裝置的水的純凈度。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冰蓄冷設備的制冰方法,其特殊之處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⑴往過冷卻器內筒加入一定濃度的溶劑;
⑵制冷系統啟動,供應制冷劑從制冷劑進口進入腔體,在腔體內循環流動與內筒壁進行熱交換后從所述制冷劑出口流出腔體。
⑶啟動旋轉電機,帶動中心傳動軸轉動,葉片攪動,帶動內筒內的水發生劇烈地紊亂運動,越靠近內筒壁,水流紊亂程度越劇烈;
⑷啟動水泵,蓄冰槽中的水在水泵作用下泵入過冷卻器,水進入過冷卻器的內筒內腔與內筒壁熱交換后冷卻至過冷狀態,而后經過出水口排入蓄冰槽,完成一次循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