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4290.5 | 申請日: | 2020-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33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默納爾;巴拉及;維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斯德雷特通光光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89 | 分類號: | G01N21/89;G06K9/62;G06T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董李欣 |
| 地址: | 2261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光纖 排線 缺陷 方法 裝置 | ||
1.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為圖像比較法,包括步驟一:首先建立數據庫,數據庫內建立排線質量的分類,并標記損傷的類型,同時輸入標記損傷的排線缺陷圖像到數據庫的缺陷文件夾中,輸入標準樣本圖像到數據庫的標準文件夾中;步驟2:拍攝實時生產中的圖片,并將其按小盤條形碼編號,將拍攝的圖片與標準線盤圖像進行比較,確定相似程度,生成用以描述與標準線盤圖像的匹配程度的相似比例;步驟3:如果步驟2中的相似比例超過80%時,意味著目標產品與標準排線匹配,機器排線設置足夠精確,可以產生相似類型的排線,如果步驟2中相似比例不超過80%時,目標圖像將與缺陷文件夾進行比較,計算出每個缺陷的比較比率,任一比例最大的缺陷標簽,將被分配給相應的盤號;步驟4:最后根據生產的比例和良好的匹配點,向篩選數據庫自動化提供反饋,以便將備注標記為產出的小盤盤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排線質量的分類包括:優、良、中、差,損傷的類型包括拋絲、夾絲、多頭和擦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拍攝實時生產中的圖片將覆蓋上一個圖片,保存日期時間最新的拍攝圖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比較法采用的編程庫是開源計算機視覺編程庫,該程序對圖像比較為三個步驟:首先檢查兩幅圖像是否相等,然后檢查兩幅圖像之間是否有相似之處,最后定義它們的相似比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庫中標記損傷的排線缺陷圖像和標準樣本圖像儲存在裝置的本地計算機定義文件夾中,與所有生產過程中拍攝的樣本圖片進行比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似比例的計算來源包括突出的特征,包括角點、關鍵點和關注點,其中關注點包括光照變換和仿射變換。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關鍵點的檢測包含四個階段:階段一尺度空間極值檢測,將圖像與不同尺寸的高斯差函數進行卷積,構造圖像尺度空間,然后確定各尺度的局部極值;階段二關鍵點定位,在第一階段找到的每一個局部極值,都需要一個詳細的模型來確定亞像素/亞尺度精度的位置和尺度,在邊緣上檢測到的關鍵點會因為它們的低穩定性而被移除;階段三方向分配,根據局部梯度方向為每個關鍵點分配一個或多個方向,下面的描述符計算是在一個方形窗口中執行的,該窗口被限定為每個鍵點的指定方向、比例和位置,因此為這些轉換提供了不變性;階段四關鍵點描述符,局部梯度是在每個鍵點周圍的正方形窗口中以選定的比例計算的,然后在一個128維的向量中記錄每個窗口的梯度方向直方圖,作為該關鍵點的特征描述符。
8.一種檢測光纖排線缺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纖維放纖區(1)、驗證試驗區(2)和恒張力卷繞區(3),所述纖維放纖區(1)為容量大的大盤,所述恒張力卷繞區(3)為容量小的小盤,所述驗證試驗區(2)內設有制動絞盤(21)、傳動軸(22)和精密拉力計(23),所述制動絞盤(21)環繞在驗證試驗區(2)兩端的傳動軸(22)上,且制動絞盤(21)均勻的分布在光纖與傳動軸(22)的接觸面上,所述制動絞盤(21)之間的間距可調,所述傳動軸(22)的輪面上為凹陷的弧形結構,所述制動絞盤(21)的輪面為凸起的弧形結構,且傳動軸(22)凹陷的輪面與制動絞盤(21)凸起的弧形輪面適配,所述傳動軸(22)均勻分布在驗證試驗區(2)的上下兩側,且相鄰的兩個傳動軸(22)之間的間距小于傳動軸(22)的直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斯德雷特通光光纖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斯德雷特通光光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429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