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制裝配式梯形交錯箱涵結構的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13861.3 | 申請日: | 2020-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50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斐然;郭曉光;馬松江;李攀;晏會征;劉同星;雷剛;王鵬;余文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李斐然 |
| 主分類號: | E01F5/00 | 分類號: | E01F5/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異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劉一曉 |
| 地址: | 450046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 裝配式 梯形 交錯 結構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制裝配式梯形交錯箱涵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預制能夠交錯分布并依次相連構成箱涵本體的正梯形節段和倒梯形節段②在施工現場開挖地基,進行平整和現場放樣,吊裝正梯形節段將其放置在箱涵本體設計位置的兩端和中間并固定,吊裝倒梯形節段將其放置在正梯形節段之間③向倒梯形節段的頂部施壓,將倒梯形節段和正梯形節段的接縫擠壓緊密,使倒梯形節段的前側壁、后側壁、上底、下底與正梯形節段的前側壁、后側壁、上底、下底分別對齊,保持箱涵本體整體平順④對接縫進行密封處理,回填挖土,完成施工。本發明施工便捷,箱涵節段之間能夠實現受力相互傳遞,使各節段共同受力,提高了預制涵洞結構的整體性和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涵洞建設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預制裝配式梯形交錯箱涵結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涵洞是修建在路面以下的排水設施,早期采用現場開挖、澆筑的方式,施工周期較長,且不能保證施工質。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目前多采用預制箱涵技術。箱涵預制時可以實現標準化的工廠預制生產,不受自然環境影響,充分保證預制件的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建設成本;同時,現場無需設置較大的材料堆場,對城市環境及交通影響較小。然而,為了方便相鄰箱涵節段進行縱向連接,在預制箱涵節段時,往往需要設置多個剪力鍵,這些剪力鍵在后期裝配時吻合困難,給施工帶來了許多不便;其次,對于建設在基礎地質較差或者上部需承受較大載荷的涵洞,還需要箱涵節段就位后張拉預應力,以提高其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再次,如果因地基不均導致某些箱涵節段發生沉降,相鄰節段之間會發生錯位,導致連接縫的密封失效,影響涵洞安全。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預制方便、易于裝配、密封性和整體結構穩定性較好的預制裝配式梯形交錯箱涵結構的施工方法,具體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預制裝配式梯形交錯箱涵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預制能夠交錯分布并依次相連構成箱涵本體的正梯形節段和倒梯形節段;
所述正梯形節段的前側壁和后側壁位置對應、大小相等,正梯形節段的上底面積則小于下底面積;
所述倒梯形節段的前側壁和后側壁位置對應、大小相等,倒梯形節段的上底面積則大于下底面積;
第二步,在施工現場開挖地基,進行平整處理和現場放樣,吊裝正梯形節段將其放置在箱涵本體設計位置的兩端和中間并固定,然后,吊裝倒梯形節段將其放置在正梯形節段之間;
第三步,向倒梯形節段的頂部施壓,將倒梯形節段和正梯形節段的接縫擠壓緊密,使倒梯形節段的前側壁、后側壁、上底、下底與正梯形節段的前側壁、后側壁、上底、下底分別對齊,保持箱涵本體整體平順;
第四步,對接縫進行密封處理,回填挖土,完成施工。
位于所述箱涵本體兩端的所述正梯形節段前、后側壁為直角梯形,位于箱涵本體中間的正梯形節段前、后側壁為等腰梯形。
所述倒梯形節段的前、后側壁為等腰梯形。
所述倒梯形節段的下底兩側設置有向外延伸的齒塊,所述正梯形節段的下底上開設有與所述齒塊相配合的槽口。
所述正梯形節段和倒梯形節段的接觸面上設置有密封膠條。
本發明提供的預制裝配式梯形交錯箱涵結構的施工方法,可以方便地預制各箱涵節段,并在施工現場通過將預制的正梯形節段和倒梯形節段交錯放置,使箱涵節段的接縫在上部載荷和箱涵節段自重作用下自動擠壓緊密,從而省去張拉預應力等施工步驟,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時,箱涵節段之間能夠實現受力相互傳遞,使各節段共同受力,提高了預制涵洞結構的整體性;因此,若某些箱涵節段發生沉降,相鄰節段也會產生同樣的位移趨勢,避免接縫密封結構遭到破壞,提高了涵洞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李斐然,未經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李斐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386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