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紙質作業人機交互式采集批改系統在審
申請號: | 202010213793.0 | 申請日: | 2020-03-24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293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發明(設計)人: | 楊興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功夫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Q50/20 | 分類號: | G06Q50/20;G06Q10/06;G06K9/00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才標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23 | 代理人: | 張迎召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紙質 作業 人機 交互式 采集 批改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紙質作業人機交互式采集批改系統,包括手機APP、紙質作業掃描模塊、圖文識別模塊、數字化處理模塊、圖文轉換模塊、數據對比模塊、作業批改模塊、電子題庫、人工核對模塊、人工批改模塊、數據上傳模塊、數據接收模塊、題目評析模塊、做題結果分析模塊、錯題標簽模塊、標簽歸類模塊、標簽識別模塊、同類推薦模塊、錯誤率統計模塊和報告生成模塊,該發明,在不改變學生傳統紙質做題的前提下,創新性將智能題庫技術和人工稽查正誤有效結合,提出紙質作業人機交互式采集?批改流程,內置于傳統手機或小程序,既實現了批改方式的便捷性也保證了批改結果的準確率,同時通過為主觀題設置得分率,為主觀題批改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快速的批改方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教育教學技術領域,具體為紙質作業人機交互式采集批改系統。
背景技術
人工智能進入教育領域,方向在于推動教育事業實現教學個性化,而教育個性化就是實現每個學生的因材施教。學生數據的主體仍然是紙質作業,因材施教的關鍵在于實現紙質作業的智能收集和批改。兩個重要指標是便捷性和準確性。
現有的作業收集方式包括:
1.拍照整理,一方面拍照質量無法保證,題目歪歪扭扭無法識別,識別率不高;
2.智慧教室,智慧教室需要給每個學生配備電子平板,成本較高;
3.掃描儀,高配掃描儀成本較高,一般是學校配制,使用不方便;
4.現有技術中只能進行客觀題的批改,不能進行主觀題的批改。
因此,設計一種紙質作業人機交互式采集批改系統是十分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紙質作業人機交互式采集批改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紙質作業人機交互式采集批改系統,包括手機APP、紙質作業掃描模塊、圖文識別模塊、數字化處理模塊、圖文轉換模塊、數據對比模塊、作業批改模塊、電子題庫、人工核對模塊、人工批改模塊、數據上傳模塊、數據接收模塊、題目評析模塊、做題結果分析模塊、錯題標簽模塊、標簽歸類模塊、標簽識別模塊、同類推薦模塊、錯誤率統計模塊和報告生成模塊,所述手機APP通過信號與紙質作業掃描模塊連接,所述紙質作業掃描模塊的輸出端與圖文識別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圖文識別模塊的輸出端與數字化處理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數字化處理模塊的輸出端與圖文轉換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圖文轉換模塊的輸出端與數據對比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數據對比模塊的輸出端通過數據上傳模塊與電子題庫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且數據上傳模塊輸入端通過信號與數據接收模塊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數據接收模塊的輸出端與電子題庫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電子題庫的輸入端還與題目評析模塊的輸出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題目評析模塊的輸出端還與做題結果分析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做題結果分析模塊的輸出端與錯題標簽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錯題標簽模塊的輸出端與標簽識別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標簽識別模塊的輸出端與標簽歸類模塊和同類推薦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做題結果分析模塊的輸出端還與報告生成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電子題庫還通過信號與作業批改模塊連接,所述作業批改模塊的輸入端與人工核對模塊的輸出端通過信號連接,所述人工核對模塊的的輸入端與人工批改模塊通過信號連接。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圖文識別模塊的基礎建立在OCR識別技術平臺。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題目評析模塊和做題結果分析模塊根據分析指標建立數據分析模型。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做題結果分析模塊的輸出端還與錯誤率統計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錯題標簽模塊的輸出端還與同類推薦模塊的輸入端通過信號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功夫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功夫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37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