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濾波器的成型方法及濾波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212829.3 | 申請日: | 2020-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31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622 | 分類號: | C04B35/622;C04B35/626;C04B35/638;C04B35/64;C04B38/00;C04B41/88;B28B1/29;B28B11/14;B28B11/24;H01P11/00;H01P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3221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濾波器 成型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濾波器的成型技術領域,公開一種濾波器的成型方法及濾波器。其中濾波器的成型方法包括配料、流延、切片、打孔、疊層、真空層壓、排膠燒結、切割、表面金屬化及調試。本發(fā)明公開的濾波器的成型方法將濾波器的三維立體結構簡化成單層平面圖案,由于流延工藝成熟,使得料片的密度較為均勻,然后再進行堆疊,真空層壓工藝可實現均勻加壓,使巴塊的各部位密度基本一致,最終使得排膠燒結形成的巴塊的各部位收縮率基本一致,內部密度較為均勻,成品率提高,產品的性能得到優(yōu)化。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濾波器的成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濾波器的成型方法及濾波器。
背景技術
濾波器作為射頻單元的核心器件之一,其作用是消除干擾雜波,讓有用信號盡可能無衰減的通過,對無用信號盡可能的衰減。5G大規(guī)模天線技術使得天線的數量倍數增長,通道數可能達到64個甚至128個,而每個天線都需要配備相應的雙工器,并由相應的濾波器進行信號頻率的選擇和處理,因此對于濾波器的需求量將大量增加。同時,5G通信把遠端射頻單元(RRU)和天線集成為主動天線單元(AAU),基站的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發(fā)展對于濾波器的尺寸和發(fā)熱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陶瓷介質濾波器具備高介電常數、低損耗、體積小、質量輕、成本低、抗溫漂性能好等特點。相比于小型金屬腔體濾波器,陶瓷介質濾波器的性能較低,這是由材質的性質決定。目前很多濾波器廠商已紛紛布局5G基站用陶瓷介質濾波器,但由于陶瓷工藝技術尚未完全成熟,能夠量產的企業(yè)并不是很多。
現有技術大多采用干壓成型工藝,由于采用模具一體成型,很難保證成型胚體密度一致性,容易導致燒結過程應力拉扯引起開裂,同時腔體兩端密度差異過大也會導致傳輸頻率不一致從而引起零點偏移,影響產品性能,濾波器的成品率較低。
發(fā)明內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濾波器的成型方法,能夠將立體三維結構的濾波器轉化成二維平面,通過層層堆疊成指定厚度,然后再經過真空層壓和排膠燒結使其均勻致密,避免了濾波器通過一體成型工藝而造成的密度不均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濾波器,其內部密度較為均勻,成品率提高,產品的性能得到優(yōu)化。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濾波器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配料:將陶瓷粉、增塑劑、粘合劑、分散劑及有機溶劑按照預設比例混合成漿料;
流延:將漿料均勻涂布于流延機上并烘干形成料帶;
切片:將料帶切割成若干個第一預設長度和第一預設寬度的料片;
打孔:將料片放置在打孔機上,在全部料片的第一預設位置上分別打出第一孔,在部分料片上的第二預設位置分別打出第二孔,在部分料片上的第三預設位置分別打出第三孔;
疊層:將打孔后的料片依次疊設并壓合形成巴塊,巴塊上形成第一孔組成的貫通孔、第二孔組成的諧振盲孔及第三孔組成的輸入輸出盲孔;其中,諧振盲孔和輸入輸出盲孔分別位于巴塊的相對兩個側面上;
真空層壓:將巴塊放入真空層壓機中進行再次壓合;
排膠燒結:將壓合后的巴塊進行排膠并燒結;
切割:將燒結后的巴塊進行切割形成第二預設長度、第二預設寬度及預設厚度的產品;
表面金屬化:在產品的表面進行金屬化處理形成濾波器;
調試,對濾波器進行調試。
作為一種濾波器的成型方法的優(yōu)選方案,在切割工藝之前,在位于最外側的料片上或者在巴塊的表面用印刷油墨進行劃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1282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